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 閱讀數:
由水利部組織驗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九五”國家重大科技產業工程項目研究成果之一的“半干旱山區天然降水高效富集利用技術”專題成果,由甘肅省水利科學研究所、甘肅省定西縣人民政府等單位完成。該成果是指天然降水在250~600mm的地區匯集降水進行農田補充灌溉的一整套實用技術。該專題緊緊圍繞提高有限降水利用效率,對集雨工程技術,灌溉技術,農業與生物技術,節水農機具及防滲新材料,運行管理模式進行集成、創新研究及示范,形成了農業高效用水的技術體系,為我國21世紀半干旱地區農業、科技、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模式。
研究成果
該研究經過3年的示范、試驗研究和跟蹤監測,針對當地農業用水模式中存在的關鍵技術問題,進行了理論探討、技術集成和再創新。其研究成果可歸納為7個方面:
1.形成了集水農業工程技術體系:集成提出了多渠道、多目標雨水利用模式以及較為系統的集、蓄、供、管雨水利用技術標準、規范等;提出了瀝青路面、混凝土集流面、就地富集疊加利用、塑料大棚棚面集雨+路面集雨、人工集流坑集雨、農用道路+荒山荒坡集流面及小流域集水六種雨水利用模式;推薦了以水泥砂漿抹面水窖為主的蓄水設施和以混凝土為主、塑料薄膜及其他防滲材料為輔的集流面防滲材料,形成了一整套較為完整的半干旱山區雨水集蓄技術體系。
2.農藝、農機措施綜合配套,形成了集水農業高效用水技術體系:該項研究的*貢獻是綜合應用各種農業高效用水技術,如壟溝種植技術、膜側溝播技術、注水種植技術、秋覆膜保墑技術,微灌、滲灌、點澆技術,水窖與微灌配套利用技術,良種、施肥、地膜、水窖、微灌、節水機具的綜合配套應用技術。通過集成、配套,提出了農作物*補灌時期和在有限補灌條件下小麥/玉米*效益套作方式,使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在向現代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中邁進了一大步。
3.研究提出施肥是提高作物產量和水分利用率的重要途徑,但“以肥調水”必須有水可調。
4.創新提出了雨水就地疊加利用模式、塑料大棚雨水利用模式和秋覆膜栽培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無條件修筑雨水利用工程的山區農田雨水利用問題和設施農業生產的用水問題,實現了半干旱區農村雨水利用的新突破。
5.探討了集水補灌的增產機理,在集雨補灌作物高產理論基礎研究方面具有突破。
6.創新提出了降水高效利用管理運行模式:①在集雨工程的規劃設計上,力求科學合理,因地制宜;②工程建設資金采用以農戶投入為主,政府補貼為輔的原則進行籌集;③實行誰建、誰管、誰使用、誰受益的建設管理模式;④灌溉運行采用社會化服務的管理運行模式。
7.提出了發展集水農業的適宜范圍、規模、應遵循的原則、投資管理辦法及發展對策。
技術創新點本
專題研究創新點主要體現在:一是緊密結合當地實際,經多年深入研究,系統地形成了一整套半干旱山區雨水集蓄利用技術體系及管理運行模式,為集水農業規范化、規?;l展提供了技術依據及實踐范例。二是研究提出的田間雨水就地疊加利用技術、塑料大棚集雨利用技術和秋覆膜栽培技術,進一步拓展了集水農業的發展新思路。三是創新提出了半干旱山區利用天然降水發展農業生產的集水補灌技術與農藝、農機及生物技術相結合的綜合配套技術,為半干旱山區農業高效用水創出了新路。
效益及推廣應用前景
項目實施3年來,成果在甘肅省定西縣示范推廣面積達29.56萬畝,畝均增產糧食59kg,已產生直接經濟效益1219.9萬元。同時,各項技術成果已廣泛應用于旱作農業區:①商品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建立了“定西旱作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形成了以收集降水作為生產、生活及多種產業開發水源的特色產業開發基地,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②節水農機具的研制、開發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預計年產值將達到3462萬元以上。③極大地促進了節水灌溉系列設備的研制、開發,極具有產業化開發的勢頭。④集雨工程設計、建設及服務也已呈現產業化發展的良好勢頭。⑤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和帶動了諸如水泥、塑料薄膜、微灌設備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