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食品產業網 閱讀數:
海蜇因其生長快、養殖成本低、市場銷路好、經濟效益高,而成為發展水產養殖業的熱點。但由于該品種受養殖技術尚不成熟的限制,一則室外養殖成功率普遍 較低;二則因海蜇生長適溫范圍為15℃~30℃,故養殖時間僅限于夏秋兩季,貨源短缺,價格過高。鑒于此,利用蔬菜大棚將蔬菜種植技術與海蜇養殖技術有機 結合開展大棚海蜇養殖,可一年四季進行生產,使鮮活成蜇源源不斷供應市場,既能滿足需求,又能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可謂一舉兩得。現將其養殖技術總結如 下:
一、塑料大棚建設 選擇適宜池塘,整修改造成長度不限、寬20米~40米、深1.2米~1.8米的條形池塘,整平池底,四周用塑 料薄膜護坡。在此基礎上,用直徑10厘米以上的竹桿作立柱,其間距為2米~2.5米;用細竹或竹片作頂部支撐,其間距為1.5米~2米;用鐵絲將縱橫成網 的棚頂結節固定好,外部封上霧滴型薄膜,兩端留出口和風門,設置好進排水系統即可。一般每個棚池面積0.7公頃~7公頃為宜,過大不易管理和調控。棚塘四 周勿留死角,以免海蜇集群使其活動受限致死。
二、苗種育成與投放
1.苗種來源 目前采用的辦法有三種:一是采捕海上自然苗;二是半人工采苗,即采收海上成熟期的海蜇,通過人工投放附著基的辦法獲得苗種;三是人工育苗,選用海上成蜇或人工養殖的成蜇,通過強化培育和繁殖獲得優質蜇苗,蜇苗長至1.5厘米以上時,即可作為苗種使用。
2.投苗 投苗密度一般掌握在5只/立方米~8只/立方米為宜。投苗前,養蜇池應放水50厘米~60厘米,施肥,繁殖基礎餌料,以滿足幼蜇攝食需要。作 為常年生產的棚塘,應設立單胞藻、輪蟲、鹵蟲培育池,培育的幼體餌料,要視海蜇生長速度分級投喂。投苗時,應注意育苗池與養成池的水溫、鹽度等理化因子指 標,將兩者相差調整得越小越好,以免由于差異過大而影響蜇苗投放成活率。
三、養殖管理
1.水質調控 養蜇先養 水。根據實踐,肥水放苗后應穩定5天~7天,待幼蜇逐漸適應時再行加水。水應少加勤加,每次加水及后期換水量都不應超過總水體的15%。水量加至*時, 應進行適量換水,以使幼蜇有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每次加換水前,應定時進行水溫、鹽度測量,勿使變化過大。在冬春兩季,因棚內外氣溫溫差較大,可在棚前設 立配套的小型棚塘,經陽光照射水溫升到一定程度時,再行加水,加水的*時間為每日午后3時~4時。
2.餌料投喂 餌料要鮮活、不變質,無外源污染物和致病源。投喂次數為每日2次~4次,投餌量視海蜇生長情況來確定。在養殖中后期,因海蜇攝食量不斷增大,可采收野生輪蟲或鹵蟲進行投喂,以避免海蜇忽飽忽饑,影響其正常生長。
3.日常管理 海蜇生長需要良好的氣水環境,故應注意適時通風,特別是在養殖后期,棚內水池氣流、水流相對不暢時,針對這種情況,應設置小型增氧機,通 過鋪設細管和氣石來進行增氧。但不要使用較大型葉輪式、水車式增氧機,這兩種機型由于葉片較大,容易對海蜇造成傷害。在寒冷季節,棚頂應覆蓋草簾進行保 溫;在溫暖季節,可將大棚兩邊的塑料薄膜卷起,使其通風順暢以降低溫度。
四、收獲 海蜇生長速度很快,50日齡個體即可達5千克~10千克以上。此時,可分批采捕,捕大留小,陸續上市。其收獲方法很多,一般用具為抄網或定置網,最后可排水收獲。
五、效益分析 從目前消費市場和養殖趨勢看,一是隨海蜇自然資源日益匱乏,其價格一直居高不下。2002年鮮蜇每千克售價為12元~16元,二礬成品售 價在60元以上,且供不應求,市場緊俏。二是在其他養殖方式效益偏低的情況下,海蜇大棚養殖可謂一枝獨秀,一年四季可養六茬,每茬每公頃大棚養殖純利一般 在3萬元以上。由此可見,發展塑料大棚海蜇養殖,其前景廣闊,大有可為。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