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農村版 閱讀數:
大棚種菜新技術菜菇套種
雞腿菇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食用菌品種,其獨特的栽培工藝特別適合冬季在蔬菜大棚里進行菌菜套作。100米長的大棚可投放2000袋左右,一般可增加純收入4萬元以上,加之后期菌糠又可收回田間改良土壤,可謂一舉多得。現將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
蔬菜生產
蔬菜生產按常規的保護地生產要求進行,需要強調的是,為便于套作雞腿菇,可將行間距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5厘米左右。
培養料發酵
培養料可按照玉米芯52%、雜木屑15%、豆秸15%、麩皮10%、蔗糖0.5%、過磷酸鈣1.5%、石灰5%、石膏1%的比例配制,料水比為1∶1.5。冬季在棚室內進行培養料發酵時,可建一個底寬1.5米、頂寬1米、長度不限的料堆,在堆頂及兩側多打通氣孔。當距料面10~12厘米處的發酵層溫度達到60℃~65℃時保持10~12小時,然后進行第一次翻堆,如此共翻堆3~4次即可達到要求。第二次翻堆時加入0.1%克霉靈,最后兩次翻堆時還應噴灑800~1000倍液的溴氰菊酯殺蟲劑,以殺死料堆中的害蟲。培養料發酵后水分含量應保持在60%~65%,PH值應達到8~8.5,不足時可加水或生石灰調節。培養料發酵結束后散開料堆,當溫度降至30℃左右時按照常規的方法裝袋播種。
發菌管理
料袋裝好后置于空閑房間發菌,也可以靠大棚北墻堆放,用牛皮紙、編織袋等遮蓋發菌。發菌期間袋內溫度以22℃~24℃為宜,不要超過30℃,以免菌種被燒死,一般20~25天料袋可發滿。
菌菜套作
根據大棚菜的生長情況靈活調節裝袋時間,一般時間安排應以菌種發滿后蔬菜正值爬架或植株進入果實生長期為宜。
栽培管理
用鋒利的刀片劃破菌袋,脫去養料袋,將菌棒沿壟溝間隔1厘米放好,然后覆5厘米厚的土,所覆土中需添加1%的石灰、0.1%的克霉靈,土壤顆粒直徑以1厘米左右為宜。覆土后將壟面、地面整理好,結合蔬菜澆水向壟溝灌一次大水,水滲完后菌絲床表面縫隙將會露出白色絨毛狀菌絲,且局部有菇蕾出現。此時再進行第二次覆土,土層厚度以2厘米為宜,并用噴壺澆水至土壤濕透。
菌菜采收
第二次覆土后10天左右,第一茬雞腿菇就會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這期間應根據天氣情況和棚室內的溫度、濕度加強通風換氣,在晴天的上午或下午可向菌床噴1~2次水,雞腿菇露出土層后生長速度極快,一般3天后即可采收。采收標準以手捏菌蓋稍有蓬松感為宜,切不可采收過晚,以免菌蓋老化變黑。菌、菜采收盛期可先采收蔬菜,再采收雞腿菇,以免在采菇時損傷蔬菜。第一茬菇采收后清理床面,并補充覆土,再結合給蔬菜澆水灌一次大水,15天左右即可采收第二茬菇。根據蔬菜的生長周期,一般可采收三茬菇。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