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河南省商水縣農業局 閱讀數:
芝麻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商水縣的主要經濟作物,隨著商水縣油料倍增計劃的實施,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芝麻的生育期只有短短的80多天,但整個生育期處在高溫多雨的季節,承受著多種病害的侵襲。如芝麻枯萎病、芝麻莖點枯病等,是造成芝麻產量長期低而不穩的主要原因。
一、芝麻主要病害
1.芝麻莖點枯病 芝麻莖點枯病俗稱“黑根病”、“黑稈病”,是芝麻生產中最主要病害,一般發病10%-15%,重者60%-80%,主要發生于芝麻開花結蒴期,自根部或莖部開始發病,向莖上部發展。根部感病后變為褐色;莖部感病后上密生許多黑色小粒。發病嚴重時植株葉片自下而上卷縮萎蔫,頂梢彎曲下垂,葉片和蒴果變成黑褐色,株形矮小。受害的根莖皮層和韌皮部被腐蝕,僅剩纖維,莖內部中空,極易折斷。芝麻莖點枯病病菌主要是以種子、土壤中病殘體上的菌核越冬進行傳播。高溫多雨,地勢低洼,土壤長期過濕是暴發流行的環境條件。
2.芝麻青枯病 芝麻青枯病發病初期,莖部出現綠色病斑,后變為黑色條狀病斑。葉片自上而下突然萎蔫,下部老葉掛垂,傍晚尚能恢復正常,反復3-5天時整株呈青色枯死,受害植株比健株矮小,根部和莖部維管束變褐,最后蔓延到髓部,造成空胴。蒴果受病后呈水浸狀病斑,漸變為深褐粗細不勻的條紋,病蒴瘦縮,受害種子變為紅褐色。芝麻青枯病主要是帶病的種子、病殘體進行越冬和傳播。一般在暴雨過后猛晴的情況下,病害會暴發流行。
3.芝麻枯萎病 芝麻枯萎病俗稱“半邊黃”,一般發病率5%-10%,嚴重時達30%以上,也是芝麻生產中主要病害,苗期發病,全株猝倒;后期發病,葉片自下而上逐漸枯萎;感病植株根部往往是半邊根系變為褐色,并順延莖部向上伸展,使相應的莖部變為紅褐色干枯條斑,潮濕時病斑上生出一層粉紅色的粉末,病莖的導管或本質部呈褐色。病株下部葉片先萎垂,而后漸次向上部葉片發展,受害半側的葉片呈半邊黃的現象,逐漸枯死脫落。芝麻枯萎菌主以帶菌的種子和病殘體越冬。
4.芝麻疫病 芝麻疫病的癥狀主要為害葉片、莖和蒴果。葉片染病,初現褐色水浸狀不規則病斑,后逐漸變為紅褐色,在潮濕情況下長出白色霉狀物,病健組織分界不明顯。干燥時為黃褐色,病斑搜縮或畸形,變薄、干縮易裂。莖部受害后初為墨綠色水浸狀,后逐漸變為深褐色不規則形病斑,可使受害上段枯死。芝麻疫病病菌以菌絲或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成為初侵染源。
二、芝麻病害的綜合防治
芝麻病害由于種類繁多,病源來源廣泛,而且病害的發生往往與外界環境條件(如溫度、濕度等)及其栽培管理(如密度、施肥等)有密切關系,因此在芝麻病害防治上,應以農業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技術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芝麻病害雖沒有高抗品種,但品種間抗病能力存在著顯著差異,因地制宜推廣高產抗病新品種,是防治芝麻病害的一個經濟有效的措施。
2.實行輪作倒茬:實行輪作倒茬是防病增產的重要措施,推廣4-5年輪作制,可以減輕或避免病害的發生,芝麻大部分病害都是以病殘體帶菌在土壤越冬存活,
3.防澇排漬:芝麻是一種不耐澇作物,尤其在花期以后,耐漬性更差,田間積水,阻礙植物的正常呼吸,植株生長衰弱,易遭受病菌侵害造成死亡。7-8月是降水集中時期,也是芝麻生長的關鍵時期,正值芝麻開花、結蒴、籽粒形成的重要時期,高溫、高濕的條件,有利芝麻病害的發生和蔓延,所以防澇排漬,縮短田間積水時間,是減輕病害的主要措施。
4.化學防治(1)種子處理:大部分芝麻病害都是種子帶菌,種子處理能有效殺死種子表面病菌,對防治芝麻病害特別是苗期病害效果明顯,劑拌種可采用40%多菌靈、70%甲基托布津、2.5%適樂時、等拌種防病效果更明顯。(2)生長期藥劑防治:芝麻病害暴發流行速度快,因此藥劑防治一定要在病害未發生之前或發病初期進行。芝麻青枯病、芝麻枯萎病、芝麻莖點枯病可采用90%疫霜靈每畝50-100克兌水30公斤,或是25%甲霜靈每畝50克兌水30公斤進行噴霧。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