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三峽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
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高粱、玉米的種植面積在不斷擴大,現將有關高粱條螟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高粱條螟屬鱗翅目、螟蛾科。通稱高粱鉆心蟲,是為害高粱、玉米的主要害蟲。
識別:
成蟲 雌蛾體長14毫米,雄蛾體長12毫米。頭胸背面灰黃色,腹部黃白色。復眼黑褐色,下唇須較長,向前下方直伸。前翅灰黃色,頂角顯著尖銳,外緣略呈1直線,頂角下部略向內凹,翅外側有近20條暗褐色細線縱列,中室外端有1黑色小點,雄蛾黑點較雌蛾明顯,外緣翅脈間有7個小黑點并列。后翅色較淡,雌蛾近銀白色,雄蛾淡黃色。
卵 卵粒橢圓而扁平,約1.3毫米×0.7毫米,表面有微細的龜甲狀紋。初產乳白色,漸變黃白至深黃色,卵粒多排成“人”字形雙行重疊的魚鱗狀卵塊。
幼蟲 初孵時乳白色,體面有淡褐色斑,連成條紋。幼蟲體長20~30毫米,有冬夏兩型。夏型幼蟲胸腹部背面有明顯的淡紫色縱紋4條,腹部背面氣門之間,每節近前緣有4個黑褐色毛片,排成橫列,中間兩個較大,近圓形,均生剛毛;近后緣亦有黑褐毛片2個,近長圓形。冬型幼蟲于越冬前脫皮后,體面各節黑褐色毛片變成白色,體背有四條紫褐色縱線。
蛹 體長14~15毫米,紅褐色或暗褐色,有光澤。腹部5~7節各節背面前緣有深褐色不規則網狀紋,末節背面有兩對尖銳小突起。
發生規律:
以老熟幼蟲在高粱、玉米莖稈內越冬,也有少數在玉米穗軸中越冬。成蟲有趨光性,春季多在心葉期產卵,夏季則在玉米抽穗期產卵。初孵幼蟲爬行迅速,高粱和玉米苗較小時,被害株呈現枯心。被害莖稈內常有數頭至十多頭幼蟲蛀食莖稈組織,并多作環狀蛀食,植株易被風折。
一、處理越冬寄主,壓低蟲源基數。在化蛹前將玉米、高粱的秸稈高溫漚肥或作為沼氣原料,消滅越冬蟲源。
二、藥劑防治。1.每畝用25%廣治乳油對水50千克于心葉期噴霧。2.用有效成份0.2%的辛硫磷毒土,在高粱的心葉期施于心葉內,有很好的防治效果。3.高粱用藥要注意安全,敵敵畏和敵百蟲對高粱敏感易發生藥害,不能使用。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