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綠網 閱讀數:
癥狀 主要為害葉片,從下部葉片向上擴展。初染病時,產生卵形至橢圓形褪綠小斑,后變黑至褐灰色,邊緣黃色,濕度大時病斑上生暗色霉層,嚴重時葉鞘和麥穗枯萎。
病原 我國報道的有Alternaria tenuis Nees.稱鏈格孢。異名A.tenuissima (Fr.) Wiltsh.。均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該菌常與根腐葉枯菌等混合侵染或蚜蟲為害后侵入為害。A.tenuis分生孢子梗直,分枝或不分枝,橄欖色或黑褐色,大小為30—110×4—7(μm)。分生孢子卵形至倒棍棒形,欖褐色,有喙,具0—6個縱隔膜,1—9個橫隔膜,串生,大小為20—60×11—20(μm)。印度報道Alternaria triticina Prasada et Prabbu稱小麥鏈格孢,也可引起小麥葉枯病。該菌分生孢子梗單生,分生孢子橢圓形至圓錐形,并于末端削成嘴狀,單生在頂端或形成2—4個短孢子鏈,大小15—90×7—30(μm),每個孢子具橫膜1—10個和縱隔膜5個。病菌生長溫限為5—35℃,適溫為20—24℃。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種子上也可帶菌,翌年春天形成分生孢子侵染春小麥或返青后的冬小麥葉片。低洼潮濕或地下水位高的麥田發生重,一般在接近成熟期,寄主抗性下降,該病擴展很快。
防治方法 (1)施足充分腐熟有機肥,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術,提高小麥抗鏈格孢菌葉枯病的能力。(2)必要時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