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植保在線網 閱讀數:
高粱雖有耐瘠的特點,但要獲得高產,也必須滿足它對養分的要求。據測定,在中等肥力的土壤條件下,每產100千克高粱籽粒需要純氮2.6千克、五氧化二磷1.36千克、氧化鉀3.06千克。
氮是高梁體內氨基酸、蛋白質、酶、輔酶、核酸、葉綠素、生物膜和許多激素的組成成分。它在多方面直接或間接影響植株的代謝活動和生長發育。能促進根、莖、葉的生長和籽粒的形成。植株缺氮,由于多種代謝受到影響,就會出現不同的病癥,其中最顯著的癥狀就是生長緩慢和出現黃化現象。植株氮素過多,則糖類和有機物的合成均受抑制,病害嚴重,植株旺而不壯,呼吸消耗多,同樣對高粱不利。高粱的生育期間,必須有一定數量的氮素供應。據山西農業科學院高粱研究所、河北壩下農科所研究:高粱在不同生育階段吸收氮素的數量有顯著的不同。苗期植株生工緩慢,吸收氮素較少,一般占生育期總量的不同。苗期植株生長緩慢,吸收氮素較少,一般占生育期總量的3%~10%;拔節后9~12葉時是其一生中吸收氮素的高峰,這時正是植株的營養生長和生殖生工齊頭并進的時期,植株對氮素的需求顯著增大,形成全生育期養分吸收的第一個高峰。吸收的氮素占生育期總量的50%~60%.抽穗開始進入第二個吸收氮素的高峰,一般占生育期總量的30%~40%,到灌漿期氮素吸收顯著降低。在拔節期、孕穗后到抽穗前,加強氮素肥料的供應,是獲得高產的主要栽培措施。
磷素是細胞核、復雜蛋白質的主要成分,是構成酶的重要元素。在高粱植株中,磷在分生組織最為豐富,它能促進生根、分蘗、開花、結實,并有防御低溫,促進成熟的作用。缺磷時,蛋白質合成減少。高粱吸收磷素主要在前期,3葉期以后迅增加,到抽穗前達到高峰,而后平緩地減少,灌漿期雖略有回升,但很快又降低。根據同位素觀察結果,磷素在植物體內移動性比較差,故前期吸收的磷素在植物體內參與生理活動較多,而后期吸收的磷素參與生理活動較少。磷只有在最高氧化態時才能被植株吸收,并且在土壤中分解速度慢,所以,生產上常采用播前一次施足磷肥的做法,以保證磷肥能充分發揮作用。在植株代謝中,磷和氮的吸收互相影響,相互進。土壤可用態磷低時,植株吸收氮素慢,并在體內累積。當可用態磷豐富地,對無機氮的吸收相應增加,減少氮素在體內的積累,所以,施用磷肥,可改變植株體內的氮素平衡,促進氮素的吸收。植株吸收磷素多,能促進早熟,而缺磷時則成熟延遲,并且蛋白質合成速率低。生產上常用以磷增氮方法,促進養分的吸收。飼用高粱增施磷肥,還可減少莖葉中氰酸的含量,增加飼草的利價值。
鉀素一般不參與有機物的組成,在植株內主要為了溶性無機鉀,也有很少有機鉀。嫩芽、?葉和根富含鉀,成熟組織及種子含鉀低。鉀在代謝中主要起調節作用,是代謝活動的活化劑。鉀能調節有機物的合成、轉化和運輸,有助于淀粉和糖分的形成,增強莖葉的機械功能,增加植株抗倒伏、抗旱、抗寒的抗病的能力。缺鉀時,植株含水溶性氮高,而蛋白質含量低,莖葉容易出現氨累積的毒害。并能引起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率亂。嚴重缺鉀時,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呼吸加強,降低光合生產率。
高粱吸收鉀素的規律與氮素一樣的兩個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在拔節后孕穗前,約占生育期吸收總量的60%;開花至灌漿為第二高峰期,約占30%。拔節前和灌漿后僅各占5%左右,我國高粱主產區的土壤中含鉀量較多,常不需專門施用鉀肥。近幾年來,隨著氮磷施用量的不斷增加,施用鉀肥也有明顯的增產效果。
應當指出的是,氮、磷、鉀對高粱絕不是單獨發揮作用,而是互相聯系,共同協作,發揮整體效益。缺少某種元素,其他元素再多也無用,甚至可能還會造成不應有的損失。因此,應采用配方施肥,保持營養元素之間的平衡,才能發揮肥料的整體效益。
高粱在中低產田施用磷鉀三要素的配合比例大致為2:1:2。高產田施氮磷肥的配比為1:0.8~1之間,特別是在密植條件下,必須重視境施磷肥的作用,如發現缺磷癥狀,可及時采用葉片噴磷的辦法予以補救。
除氮、磷、鉀外,高粱生工還需要多種營養元素,如硼、鋅、錳、硅等,但需量甚微,一般土壤和農家肥料中的含量足以供應,不必再專門施用。但近年來,有不少單位施用微肥后,產量提高。因此,今后還應注意微肥的施用。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