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農業網 閱讀數:
問題:基本苗普遍不足
“受播種后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影響,部分區域小麥出苗不夠整齊,基本苗不足,地塊之間極不平衡,同一田塊內也不均勻。稻茬小麥仍以免耕撒播為主,播后土表干旱,出苗遲緩,基本苗明顯低于常年。簡陽、中江、三臺等老旱區,旱地套作小麥受干旱的影響也比較大,凡是播種時沒有用糞水淋窩子或澆水的地塊,苗子都偏少,且長勢很弱,生長量顯著不足。”對我省小麥生產當前存在的問題,湯永祿一語中的。
對策:以“促”為主抓好田管
針對存在的問題,湯永祿根據小麥階段發育進程和天氣變化特點,提醒農民朋友以“促”為主,抓好春季小麥田間管理。對群體偏小、生長量不足或缺肥翻黃的麥田,盡快追施速效化肥,促進大分蘗生長和小花分化,以提高成穗率,增加穗粒數,彌補群體的不足。
旱區沒有糞水或缺乏勞力的,可先將尿素撒于麥帶上,再劃鋤松土,利用當前良好的土墑和逐漸增多的雨水,使肥料融化于耕作層中,以利麥苗吸收利用。具體操作辦法:
平原區稻茬麥 稻茬小麥基本苗普遍不足,目前已經或正在拔節,應抓緊追拔節肥、灌拔節水。每畝追施6-10公斤尿素,促進大分蘗生長和小花分化。施用方式,最好先灌水,待田間基本無明水后隨即撒施肥料。
對少數群體較大、生長偏旺的田塊,或植株偏高的品種,如果正處于拔節階段,可噴施矮壯素或矮豐等生長延緩劑,以降低株高,控制倒伏。噴藥注意均勻,不能過多過重,否則影響產量。
丘陵區旱地 川中淺丘麥區是我省小麥生產的主體,以套作小麥為主。三臺、中江、簡陽等老旱區,由于受干旱影響,基本苗普遍不足,群體小、長勢較弱,也有相當部分麥田因播種偏遲,導致群體偏小。加上旱坡地耕層瘠薄,后期易受干旱影響。因此,當前總體上應以“促”為主,對群體小、長勢弱或缺肥的地塊,每畝套作小麥追施尿素5-8公斤,以促進生長和小花分化。盆地麥區有效磷普遍較缺,最好以尿素和磷酸二銨混合施用。盡量將化肥兌在糞水中施用,實在不行,也要結合劃鋤工作,將肥料施于表土中,增強肥效。
清溝排水 平原和丘陵的稻茬麥田存在不同程度的濕害,特別是拔節至抽穗階段是小麥濕害的敏感時期。若土壤過濕,根系活力下降,吸肥功能減弱,嚴重田塊分蘗大量死亡,成穗率降低。因此,要在春雨來臨之前,開好邊溝、圍溝、排水溝,強化清溝排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排除漬水。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