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江蘇農業信息網 閱讀數:
玉米生長后期,穗子上長黑瘤子、黑包,一般是由玉米黑粉病或玉米絲黑穗病引起的,統稱玉米黑穗病。發病較為普遍的玉米絲黑穗病為真菌系統性病害,其病原菌為絲軸黑粉菌屬,在玉米苗期侵入植株,一般到穗期才表現典型癥狀。
一、發病原因
1.土壤帶菌率高。玉米黑粉病和絲黑穗病是玉米主產區的常見病害,常年病株率在5%左右。由于田間菌源的逐年積累,土壤帶菌率較高,直接導致了玉米絲黑穗病的頻繁發生。
2.氣候條件影響。今年玉米播種期偏旱,不少地塊是造墑搶播,從播種到出苗期間地溫較低,地溫上升慢,拉長了玉米出土和幼苗發育初期這個易感病階段,而玉米抽穗后雨水偏多,給病原菌創造了更多的侵染機會,導致了玉米絲黑穗病的嚴重發生。
3.對種子處理不當。播前對可能帶菌的玉米種子未拌種或拌種技術不當,是造成病害發生的重要因素。
二、防治方法玉米黑穗病一旦發病,再進行藥劑防治已無作用,只能采取如下措施進行田間管理,以降低來年的發病率。
1.玉米黑粉病是苗期侵染病害,最有效的預防方法是播前采用藥劑拌種。近年來推廣使用“立克秀”、“速保利”等藥劑拌種,一方面可以殺滅種子上可能帶有的病菌,另一方面可以阻止土壤中的病菌侵染。
2.對有玉米黑穗病癥狀的玉米植株連根砍伐,帶出田外集中進行深埋或焚燒。嚴禁進行漚肥或用作牧草,因肥中或牲畜取食后的排泄物中帶菌,會造成來年繼續感染。
3.對于發病重的地塊,建議合理安排非寄主作物輪作倒茬2~3年。
4.發病區應選種抗病品種。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