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農業部網站 閱讀數: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組織專家會商預測,2011年全國玉米病蟲害偏重發生,發生程度重于常年,預計玉米病蟲害發生面積10.5億畝次。為做好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特制訂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玉米重大病蟲防治處置率達到90%以上,病蟲總體防治效果達到80%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專業化統防統治面積比上年提高10%以上,擴大綠色防控示范與推廣面積,減少化學農藥使用量。
二、防控策略
根據不同生態區域,針對重點病蟲,以保障玉米生產安全為核心,以專業化防治為手段,以綠色防控技術為支撐,采取以生物防治為主導、化學和物理防治為補充的綜合防控技術體系。
三、防控技術措施
(一)防控重點
不同區域的防控重點:北方春播玉米區重點防控玉米螟和大、小斑病,制種田注意防控矮花葉病毒病;黃淮海夏播玉米區重點防控玉米螟、小斑病和玉米葉螨,山東、河北、河南還要兼顧玉米粗縮病毒病;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區重點防控玉米螟和大、小斑病;西北地區重點防控玉米螟和玉米葉螨。
不同生育期的防控重點:播種期做好藥劑拌種,預防病蟲發生;苗期至大喇叭口期北方春玉米區、黃淮海夏玉米區重點防控病毒病、玉米葉螨、玉米螟和大、小斑病,西南、西北地區重點防控玉米螟;灌漿期前后西北地區重點防控玉米葉螨,其它地區重點防控玉米螟。
(二)主要防治技術
玉米螟:黃淮海流域夏玉米區進行秸稈還田,北方春玉米區于化蛹前15天進行白僵菌封垛,降低玉米螟越冬幼蟲基數。在越冬代成蟲羽化初期使用性誘劑誘殺,羽化高峰期開燈誘殺。在玉米螟產卵初期釋放赤眼蜂。在玉米螟卵孵化率達到30%時噴灑Bt制劑。心葉末期撒施Bt或辛硫磷顆粒劑灌心,或使用氯氟氰菊酯噴霧,西北和華北北部可用殺蟲單兌水灌心。玉米授粉后剪去果穗頂部花絲和苞葉,可用敵敵畏滴灌花絲。可推廣高桿噴霧器噴灑Bt制劑防治玉米螟技術。
玉米大、小斑病:選用抗病品種。玉米收獲后及時將病株殘體翻入土壤,用秸桿漚肥時要經過高溫發酵腐熟后再用,未經處理的秸桿要用泥封起來。適時早播,重病區實行秋翻和輪作,東北、西南地區提倡玉米與矮稈作物,如花生、豆類間作。增施基肥,適時分批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合理密植,增強田間通透度,降低發病程度或推遲發生期。在心葉至抽絲期的發病初期,可葉面噴施多菌靈、代森錳鋅、甲基硫菌靈、百菌清、烯唑醇、戊唑醇等藥劑,視發病情況7-10天噴1次,共噴2-3次。
玉米葉螨:有條件的地方推行水旱輪作,及時除草,消滅早期葉螨棲息場所。葉螨點片發生時,應立即進行防治,可選用阿維菌素、炔螨特、噠螨靈等噴霧或相互進行合理混配噴施,同時加入1%尿素水,可起到恢復葉片、提高防效的作用。可推廣高桿噴霧器或煙霧機高效治螨技術。
玉米病毒病:包括玉米矮花葉病毒病和玉米粗縮病毒病兩種。可用70%吡蟲啉拌種或70%吡蟲啉與40%甲基異柳磷合劑拌種。東北、華北春玉米矮花葉病毒病發生區,抓好傳毒媒介蚜蟲的早期防治,重點防治制種田,在發生初期可噴施吡蟲啉、啶蟲脒等藥劑,視發生情況掌握噴藥次數,一般7-10天噴一次。玉米播種后出苗前實施化學除草,消滅粗縮病毒病傳毒媒介灰飛虱棲息地。玉米齊苗期可用啶蟲脒、吡蟲啉、高效氯氰菊酯等低毒低殘留農藥噴霧防治,同時可加入抗病毒制劑提高植株抵抗病毒的能力。對早期發病植株要及時拔出并帶出田外深埋處理,消滅早期毒源株。
四、專業化防治主推技術
(一)釋放赤眼蜂技術
在玉米螟產卵初期至卵盛期,統一組織農民科學釋放赤眼蜂,每畝地設置1~3個釋放點,將放蜂器具別或掛在中部葉片背面的葉脈上。
(二)秸稈還田技術
組織農民采取秸稈粉碎還田技術,壓低蟲源。
(三)白僵菌封垛技術
在玉米螟化蛹15天以前,組織農民進行統一封垛,每立方米秸稈垛用白僵菌粉100克。
(四)藥劑灌心技術
在玉米喇叭口期,組織農民統一采用Bt、白僵菌、辛硫磷等實施灌心技術。
(五)物理誘殺技術
在玉米螟成蟲羽化期,統一組織農民使用燈光誘殺各代成蟲,對越冬代成蟲可結合性誘劑誘殺。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