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植保植檢網 閱讀數(shù):
學名 Lawana imitata Melichar 同翅目,蛾蠟蟬科。別名白雞、白翅蠟蟬、紫絡蛾蠟蟬。分布偏南,北限未過南嶺,近年浙江縉云、湖南宜章、湖北武漢時有發(fā)生。
寄主 茶、油茶、柑橘、荔枝、龍眼、芒果、桃、李、梅、木菠蘿、咖啡、石榴、無花果、木瓜、梨、胡椒等。
為害特點 成、若蟲吸食枝條和嫩梢汁液,使其生長不良,葉片萎縮而彎曲,重者枝枯果落,影響產量和質量。排泄物可誘致煤污病發(fā)生。
形態(tài)特征 成蟲體長19—21.3mm,碧綠或黃白色,被白色蠟粉。頭尖,觸角剛毛狀,復眼圓形,黑褐色。中胸背板上具3條縱脊。前翅略呈三角形,粉綠或黃白色,具蠟光,翅脈密布呈網狀,翅外緣平直,臀角尖而突出。徑脈和臀脈中段黃色,臀脈中段分支處分泌蠟粉較多,集中于翅室前端成一小點。后翅白或淡黃色,半透明。卵長橢圓形,淡黃白色,表面具細網紋。若蟲體長8mm,白色,稍扁平,全體布滿棉絮狀蠟質物,翅芽末端平截,腹未有成束粗長蠟絲。 生活習性 南方年生2代,以成蟲在枝葉間越冬。翌年2—3月越冬成蟲開始活動,取食交配,產卵于嫩枝、葉柄組織中,互相連接成長條形卵塊,產卵期較長,3月中旬至6月上旬為第1代卵發(fā)生期,6月上旬始見第1代成蟲,7月上旬至9月下旬為第2代卵發(fā)生期,第2代成蟲9月中旬始見,為害至11月陸續(xù)越冬。初孵若蟲群聚嫩梢上為害,隨生長漸分散為3—5頭小群活動為害。成蟲、若蟲均善跳躍。4—5月和8—9月為1、2代若蟲盛發(fā)期。
防治方法 (1)剪除有蟲枝條,集中燒毀。(2)用捕蟲網捕殺成蟲,用掃把刷掉若蟲,集中處理。(3)為害期藥劑防治 于成蟲產卵前、產卵初期或若蟲初孵群集未分散期施藥為宜,用藥種類和方法參見碧蛾蠟蟬。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shù)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yè)、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因互聯(lián)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lián)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lián)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