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植保植檢網 閱讀數:
學名 Dasychira baibarana Matsμmura 屬鱗翅目,毒蛾科。別名茶茸毒蛾。分布浙江、湖南、四川、江西、安徽、貴州、云南、臺灣等地。
寄主 茶、油茶。
為害特點 幼蟲咀食茶樹葉片成缺刻或孔洞,嚴重時把葉片、嫩梢食光,影響翌年產量、質量。幼蟲毒毛觸及人體引致紅腫痛癢。
形態特征 成蟲雌蛾體長15—20mm,翅展32—40mm,雄蛾稍小。成蟲體翅栗黑色,前翅基部色深,外橫線黑色,細而彎曲,近頂角處具顏色不一的縱紋3—4條,翅中部近前緣處具1灰白色近圓形斑塊,下方有1黑褐色斑塊,外下方生1白斑點。后翅色較淺,無斑紋,腹部縱列黑色毛叢3—4個。卵直徑0.8mm,近球形,頂部中央略凹陷,灰白色至黑色。末齡幼蟲體長23—32mm,頭棕褐色,體黑色,腹部1—4節背面各具褐色毛叢1對,第5節有l對黃色毛叢,第8節生黑褐色毛叢l對。胸部、尾部各具白色長毛2對。蛹長ll—17mm,黑色。繭棕褐色,絲質。
生活習性 年生4代,安徽年生4—5代。以卵在茶樹葉背、細枝或枯草上越冬。翌年3月下一4月上旬孵化。2、3、4代幼蟲分別發生在6月、7月中旬一8月中旬、8月下旬一9月下旬。成蟲趨光性強,白晝靜伏,夜間活動,羽化后當天即行交配,把卵成塊或散產在茶叢中或下部葉背處。每雌產卵100一200粒,卵期7—10天。幼蟲共5齡,初孵幼蟲群集老葉背面取食葉肉,2齡后分散,喜在黃昏或清晨為害。幼蟲期20一27天。老熟后爬至茶叢基部枝杈間、落葉下或土縫里結繭化蛹。蛹期10—14天,成蟲壽命5—12天。該蟲喜溫暖潮濕氣候,高溫干旱年份發生少。
防治方法 (1)加強茶園管理,冬季清園。生長季節注意摘除卵塊。修剪茶樹地下枝、內膛枝、病蟲枝,要求離地27—33cm以下的枝葉全剪干凈,對改善茶樹通風透光條件,消滅部分茶毛蟲的越冬卵有效。(2)幼蟲在三齡前噴灑80%敵百蟲或50%殺螟松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也可噴灑10%二氯苯醚菊酯乳油5000倍液。(3)每667m2 用2.5%天王星乳油20一25ml,實行低容量噴霧,防效優異。(4)也可用2%巴丹粉劑或2.5%敵百蟲粉撒在地面上,搖樹把幼蟲震落殺死。(5)提倡使用茶毛蟲核型多角體病毒,每km2 用700一750×108 多角體病毒,相當于40頭病死蟲的含量,對水40kg,于越冬代幼蟲2—3齡高峰期對茶叢作低位傾向噴霧,當代幼蟲死亡率80%。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