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停止采收的蘆筍,就像剛剛生產過的產婦,需要盡快地補充營養,恢復體質和正常地生長。無論7月上旬停采的“剃光頭”,還是8月中旬停采的“留母莖”,蘆筍停止采收放壟后,接下來要開始營養生長,靠地上莖、枝、葉的生長起來后,通過光合作用制造能量物質,儲存在根部,變成來年的產量。這個階段的生長好壞,能量物質積累得多少,直接影響下一年的產量的高低,因此這個時期的管理尤其重要。
追肥:采收結束前的幾天,把2~3方的土雜肥先撒在壟溝內,同時施入畝氮、磷、鉀復合肥60公斤、尿素20公斤、氯化鉀10公斤。沒有土雜肥的,也可施入經過腐熟的100公斤的餅肥,并適當加大復合肥的使用量。畝產量在1000公斤以上的蘆筍田,8月下旬還要再追一次秋發肥,畝用量復合肥50公斤、尿素20公斤、鉀肥10公斤、硼肥2公斤。鉀肥、硼肥可有效地提高蘆筍的營養品質,增強蘆筍抗莖枯病的能力。
澆水:根據蘆筍生長的需要,生長期內的蘆筍在土壤濕度低于16%的時候,就需要澆水保墑,一般需要3次。①采收結束前進行追肥,停采后等筍芽冒出地面時澆水,不要澆“蒙頭水”,因為此時采收時的傷口尚未愈合,容易灌傷根莖引起植株死亡。此時澆水有利于迅速發揮肥效,促進植株健壯成長。②澆秋季旺發水。9月初左右為秋莖旺長期,如果干旱不僅影響秋莖的抽發,而且可能導致植株早衰。(3)越冬水。越冬水的澆灌,掌握澆凍前不澆凍后,這次水對防止冬寒、保持土壤濕度、保護筍芽及根系安全越冬十分有利。同時可利于第二年春季的萌芽,減少空心筍的發生。
病蟲害防治:蘆筍*的病害就是莖枯病,蔓延迅速,危害嚴重,如果不能很好地防治,能導致整株蘆筍的死亡,造成嚴重的減產甚至絕產。而其他的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等等病害,其危害相對較輕,一般在防治莖枯病的同時,其他一些病害也得到了控制。
蘆筍的莖枯病是一種真菌引起的病害,它的繁殖與危害需要兩個必要的條件:一是16~36℃的溫暖,二是有水作為介質。繁殖周期10~12天一代。因此高溫、多雨的夏季、秋季是病害的高發期,不能掉以輕心。
莖枯病的防治要掌握“預防為主,防病不見病”的原則,要等發病后再去治療就為時已晚。防治的方法是每7~8天噴一遍殺菌劑,地表、莖稈、枝葉噴勻噴透,下雨后及時補噴一次。常用且比較有效的配方是:
50%的猛龍500倍液+80%必得利800倍液;
50%的猛龍500倍液+70%代森錳鋅300倍液;
50%的雙擊勝300倍液+70%代森錳鋅300倍液。
蘆筍的蟲害防治,需要結合病害共同噴藥,選用高效、低毒、無殘留的菊脂類藥物防治。注意,蘆筍的蟲害防治不能單獨進行,因為缺少殺菌劑的配合,殺蟲的同時可能引起莖枯病的發生。
2007年是薊馬發生比較嚴重的年份,對新育出小苗、采收的綠蘆筍、以及長出的筍莖頂端危害非常大,薊馬的防治需要連續3~4遍才能控制,一般選用:
領馭1500~2000倍液;閃劍1500~2000倍液;配合殺菌劑同時使用。
進入10月后,隨著氣溫的降低,病蟲害不再發生,而蘆筍的生長也接近尾聲,田間管理也隨之結束。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