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棉花枯萎病是一種真菌病害,由尖孢鐮刀菌萎蔫專化型引起,屬半知菌類。最早于1891年發現于美國,現已成為世界性病害。目前,我國各大棉區已普遍發生。
棉花枯萎病從子葉期開始就可發病,病株矮小,蕾鈴脫落率高,單株結鈴數下降,鈴重減輕,棉纖維強度下降,從而影響棉花產量和品質。病害嚴重的1—2片真葉時即可造成死苗。現蕾期發病高峰時可成片死苗。其癥狀隨環境條件、棉花品種類型、棉花生育期、病原致病力等因素的不同而異。大致可分為5種類型:
(1)黃色網紋型其典型癥狀是葉脈導管受枯萎病菌毒素侵害后呈現黃色,而葉肉仍保持綠色,多發生于子葉和前期真葉。(2)黃化型一般從子葉或真葉邊緣開始,葉肉褪色變黃。(3)紫紅型一般在早春氣溫低時發生,子葉或真葉的局部或全部呈現紫紅色病斑,嚴重時葉片脫落。(4)青枯型病株在突然失水情況下出現的癥狀,尤其在干旱氣候條件下,遇到驟雨,之后遇高溫強日照,病株葉色深綠,葉片變軟下垂,植株青枯死亡。(5)皺縮型葉色深綠,葉肉增厚,葉片皺縮,節間縮短,植株矮化,常與網紋型和黃化型癥狀并存。
棉花枯萎病和黃萎病的病原不同,但都作用于植株的維管束,侵染過程類似。在棉區不但有單一的枯萎病和黃萎病病田,還有許多兩病混生病田,有時一株棉花還同時感染兩種病害。枯萎病和黃萎病的主要區別是:
(1)發病時間枯萎病較黃萎病發病時間早,一般在子葉期就開始發病,發病盛期在苗期和蕾期;而黃萎病在3—4片真葉時開始發病,發病盛期在7—8月份的花鈴期。(2)苗期癥狀枯萎病病株的子葉和真葉出現黃色網紋,局部枯焦,嚴重的造成死苗,在不正常氣候條件下出現紫紅型和青枯型癥狀;黃萎病病株葉片葉肉褪色呈灰色或淺黃色,葉片看上去像西瓜皮的顏色和斑紋,葉緣向上翻,落葉型菌系可造成大面積落葉。(3)中后期癥狀枯萎病病株節間縮短,植株矮小,頂端枯死或局部側枝枯死,葉片出現黃色網紋和局部枯焦,雨季病部出現紅色霉層;黃萎病一般不矮化,葉脈不變色,葉肉褪色使整葉呈西瓜皮狀,葉緣枯焦,落葉型菌系可造成落葉光稈,一般下部先出現癥狀,向上發展,雨季病部出現白色霉層。(4)導管顏色剖稈檢查,染枯萎病導管變色較深,呈黑褐色;染黃萎病變色較淺,呈褐色。
棉花枯萎病菌可在土壤中或棉株殘體上進行腐生生活,又可在棉株內進行寄生生活。既能隨運輸工具遠距離傳播,又能隨作業、流水近距離擴散,造成病菌在土壤中不斷擴散和積累,加重發病率和為害程度。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6—7年,厚垣孢子存活甚至長達15年。病菌由棉苗根尖侵入棉株,在導管中大量繁殖的菌絲及棉株受病菌刺激產生的物質,阻礙水分運輸;小型孢子隨棉株體液向上擴散至全株,破壞棉株細胞,影響棉株生長發育。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