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每年夏季,各地菜農都會新建不少大棚。不少菜農認為,新棚地是生茬地,土壤內病菌少,頭幾年種蔬菜一定長得很好。其實不然,新棚地因上層的“熟土”被推到棚體上,下層的土壤有機質和各種養分含量很低,如不加以改良,蔬菜種植后很難實現高產。因此,新建棚地更應重視改土工作,筆者認為,新建棚地的改良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種菜前棚地土壤要深翻。建棚時由于挖掘機和推土機作業時的反復碾壓,棚地已被嚴重壓實。若在種菜前也和其它棚地一樣,只簡單地用旋耕機耕翻幾遍是不行的,因下層的土壤仍很緊實,澆水后滲水能力較差,容易造成蔬菜漚根。因此,新棚地蔬菜定植前一定要深翻,最好在棚體建好后用挖掘機把棚地再挖翻一次,或用人工深翻一遍,深度以40-60厘米為宜,然后再用施耕機耙細整平,這樣的土壤蔬菜定植上后才能根系扎得深,植株長得好,產量自然也會大幅度提高。
其次要重施雞糞、稻殼糞等有機肥。新建大棚的棚地由于把上層的熟土都堆到了棚墻上,而種菜用的土壤只能是1米多深土層下的生土,這種土壤有機質含量極少,不利于蔬菜生長。因此,大棚建起來后首要的工作就是增加土壤有機質,改良土壤結構。這就需要重施雞糞、稻殼糞等有機肥,因生土中有機質含量極低,有機肥的施用量約是一般大棚的2—3倍,一般每畝可基施純雞糞20方,稻殼糞40方,也可隨翻地施入粉碎的作物秸稈 50—60方,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的團粒結構,提高土壤的透氣性。
再是要增施生物肥。生土中不僅有機質含量低,微生物數量也極低,這不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長發育。因此,補充微生物是新棚改土的第三項重要措施。可在基施有機肥時,同時畝施入生物菌肥200公斤,對改良土壤的環境,增加有益菌群有顯著的作用。如在生土地中基施大源一號“落地生根”生物菌肥150—200公斤,不僅能明顯改善土壤結構,而且對蔬菜的根部病害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且增產增收效果明顯。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