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近幾年,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和育種水平的提高,山東推廣普及的棉花新品種已具備了優異的經濟性狀和生物學特性,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為國家發展出口創匯發揮了重要作用。
1 棉花品種演變
山東省在20世紀初,以種植產量低、纖維粗的亞洲棉為主,后來自美國引進的陸地棉品種,使山東棉花生產發生了重大轉折,高產、優質、抗病、抗棉鈴蟲等綜合性狀優異的棉花新品種不斷培育成功,實現了山東省棉花新品種的6次更新換代。
1.1 陸地棉替代亞洲棉
1918年自美國引進的斯字棉(stonville),其產量及纖維品質均優于亞洲棉:產量比亞洲棉增產40%,絨長增加5-7mm。20世紀50年代引進了性狀更具優質的斯字棉2B和斯字棉5A,積極推廣,大面積種植,到1956年斯字棉種植面積就達到了50.7萬公頃,占全省棉花種植總面積的77.7%,再加上由美國引進的金字棉(KING)、愛字棉(ACALA)、柯字棉(COKER)等國外陸地棉品種,引進的陸地棉種植面積超過了種植總面積的80%,基本上淘汰了亞洲棉,這是自1949年以來的第1次棉花品種更換。
1.2 高產品種岱字棉15號的引進
1955年山東省自美國引進岱字棉15號,試驗種植了52.55公頃,表現結鈴性強、衣分高、抗逆性好,單位面積產量比斯字棉2B、斯字棉5A增產10%左右,絨長在斯字棉基礎上又提高2-4mm,衣分提高2%左右,受到棉農的歡迎。到1959年岱字棉15號在全省種植面積達到59.9萬公頃,占山東棉花良種面積的97.3%,棉花總產再次提高10%-15%,成為山東省的當家品種,實現了棉花品種的第2次更換。
1.3 自育品種替代國外引進品種
20世紀70年代,山東省棉花研究所利用中棉所2號和1195系雜交,后代經γ射線輻射培育成功了魯棉1號,該品種表現早熟、適應性廣、結鈴性強,1979年在山東種植8萬公頃,1980年上升到57.8萬公頃,平均單產比岱字棉15號增產30%,占山東省棉田總面積的82%。山東棉花生產出現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全省棉花總產超過170萬噸,接近全國棉花總產的1/3,直接經濟效益57億元。從此結束了長期以來山東棉花生產依賴于國外棉花品種的局面,實現了第3次棉花品種更換。
1.4 高產優質棉花品種的突破
魯棉1號使山東棉花產量大幅度提高,但由于其存在纖維粗、短絨多、纖維強力低等特點,給紡織工業帶來很多問題。后來相繼選育出了魯棉2號、魯棉3號、魯棉4號、魯棉5號、魯抗1號等系列品種,雖然纖維品質優于魯棉1號,但都沒有形成氣候。1983年魯棉6號的審定推廣,使山東棉花生產再上一臺階,纖維品質明顯好于魯棉1號,產量與魯棉1號相當。1985年魯棉6號在山東種植面積就達到了24.7萬公頃,而魯棉1號種植面積下降到了2.6萬公頃,1986年魯棉6號種植面積72.6萬公頃,占棉田總面積的71.9%,達到了最高峰,取代了魯棉1號,實現了第4次棉花品種更換。
1.5 抗病品種的成功選育
20世紀80年代,棉花枯黃萎病蔓延嚴重,影響了棉花產量,也給農民造成了經濟損失。1986年以來魯棉9號、魯棉10號、魯棉11號以及中棉所12號的成功種植有效地削弱了枯萎病對山東棉田的危害,從此,抗病品種的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到1992年抗病品種已擴大到60多萬公頃。由此,以中棉所12號、魯棉9號、魯棉11號為主的抗病品種取代了魯棉6號,實現了第5次棉花品種更換。
1.6 轉Bt基因抗蟲棉品種的普及
1992年棉鈴蟲大爆發,給山東棉花生產造成了重大損失,1996年自美國引進轉Bt基因抗蟲棉品種33B試種,表現抗蟲效果良好,單位面積產量與中棉所12號相當,纖維品質符合紡織工業要求,在山東逐漸推廣開來。1999年轉基因抗蟲棉品種33B種植近30萬公頃,2000年以魯棉研15號、中棉所29號、新棉33B為主的抗蟲棉品種種植46.7萬公頃,占山東棉花種植面積的90%。基本上淘汰了常規非抗蟲棉品種,形成了第6次棉花品種更換。
2 山東棉花品種展望
山東棉花品種的每一次更換,都使棉花產量和纖維品質得到大幅度提高,對山東棉花生產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面對21世紀現代棉業的發展,對未來棉花新品種又有了更高的要求。
2.1 進一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山東是農業大省、人多地少,糧棉爭地矛盾突出,再加上紡織工業發展迅速,棉花需求量增大,單靠擴大植棉面積來提高總產,在工業占地逐漸增大的山東省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只有以提高單產來增加總產才是較為理想的。棉花是一種增產潛力很大的作物,在國外有單產高達3750kg/公頃皮棉的例子,在我國新疆也有單產皮棉3375kg/公頃示范田,在我省早就有單產皮棉超2525kg/公頃的豐產地鐵,可見對棉花來說大幅度提高單產是完全可能的。
2.2 進一步改善棉花綜合纖維品質
棉花纖維是紡織工業的主要原料,纖維品質的高低直接影響著棉紡制品的質量,纖維的長、強、細是衡量棉花纖維品質的重要指標。目前,全省推廣的部分棉花品種普遍存在著長、強、細匹配不合理的現象,綜合纖維品質低于先進國家的平均水平,這也是在國際棉紡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后,國外棉花對國產棉花沖擊力很大,以提高棉花綜合纖維品質為主的棉花優質育種顯得尤為重要。
2.3 培育多抗性的棉花品種
目前,抗枯萎病的抗棉鈴蟲的棉花品種已經在生產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棉花是一種病蟲害較多的作物,用藥物防治不僅破壞了自然環境,而且也影響了人們的生存質量。黃萎病給棉花生產帶來的危害也很嚴重,目前,真正抗黃萎病的棉花品種還非常缺乏;抗災、抗逆性品種也待于進一步研究。因此,培育多抗性品種是棉花持續發展的一大戰略。
2.4 雜種優勢的充分利用
雜種優勢是生物界的一種普遍現象,在玉米、水稻等作物上已取得非常顯著的成效,在棉花上的利用也有了良好的進展,如山東棉花研究中心已經培育成功抗蟲雜交棉品種魯棉研15號,產量和纖維品質的優勢已遠遠超過常規抗蟲棉。不過,由于制種仍沿用人工去雄授粉方法,復雜且成本高,難于大面積推廣。所以,棉花雜交種的大規模利用還有待于強優勢、高增產的組合選配和高效率、低投入制種方法的突破以及雜交種配套栽培技術的健全完善。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