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金農網 閱讀數:
棉鈴蟲的發生規律是什么? (1)發生代數:棉鈴蟲在我國黃河流域棉區及其以北地區每年發生3~4代,長江流域棉區及華南棉區每年發生5~6代,個別地區可發生7代,冬季蛹不滯育。 (2)與耕作制度的關系:農業耕作栽培技術的改變,直接關系到棉鈴蟲食物營養條件和棲息環境的變化,對棉鈴蟲的存活、繁殖和危害程度影響很大。隨著耕作栽培制度的改變,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需要,增加了復種指數、間種套作、各地噸糧田的開發、水月巴措施加大,小麥高產早熟品種的大量推廣,既為棉鈴蟲提供了充足的食物營養條件,又為棉鈴蟲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最近幾年棉鈴蟲特大暴發,與麥套棉面積的擴大,第四代棉鈴蟲的蟲量加大,越冬蟲量的基數加大是有較大關系的,(3)與氣候條件關系:對棉鈴蟲最適宜的溫度為25~28℃,相對濕度為70%以上。成蟲產卵期需20℃以上的溫度,如這時遇有寒流侵襲,成蟲產卵活動受到影響,發生量將降低。8~9月份氣溫變化將影響秋季種群數量及越冬基數;秋季低溫來臨早,末代卵的孵化率和發生量降低。適于成蟲羽化的土壤含水量為7.6%,土壤含水量達25%飽和狀態時,蛹的死亡率達93.3%。大雨和暴雨對棉鈴蟲的卵和初孵幼蟲極為不利。秋季雨量過多,雨期過長,對棉鈴蟲越冬不利,處于積水棉田中的越冬蛹可全部死亡。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