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安徽農網 閱讀數:
根據萵筍生物學特性,選擇具有適應我市氣候生態遺傳基因的優良品種和順應自然條件、趨利避害、增溫保濕、降溫保濕等技術使其生理生態平衡,實現四季栽培。(1)品種與栽培技術配套;(2)根據“春淡”栽培的氣候特點和萵筍生物學特性,采取措施合理地把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應用于喜涼萵筍的干熱季栽培,填補了我市萵筍栽培技術空白。(3)提出了系統的四季規范栽培技術,已獲得顯著經濟效益。春萵筍:選用掛絲紅、一號園葉、尖皺葉等品種進行育苗移栽9月下旬至10月播種,苗齡30-40天,可進行分期排開播種定植。基肥用4000千克/666.7平方米農家肥,前期追肥促進營養生長,栽植密度5000-5500株/666.7平方米,行株距33×33或30厘米,莖膨大期用尿素35-40千克/666.7平方米,重施兩次催莖肥(有條件宜再加硫酸鉀15-20千克/666.7平方米配成復混肥液追施)。生長期間注意用1/600瑞錳鋅1/1000撲海因1/1000粉銹寧防治霜霉、灰霉、菌核和白粉病。夏秋萵筍:選用苦荬葉、渡口柳葉、一號園葉(秋用)。播前浸種催芽,夏萵筍3-6月,秋萵筍7月上、中、下旬高畦直播,宜30千克/666.7平方米施三元復合肥做基肥。播后須暫用遮陽網或篙桿覆蓋保濕促苗,出苗后及時間苗、定苗、追肥集中于前期施用促成健株,莖膨大期重施一次催莖(肥用量同春萵筍),封畦后不再追肥。注意用1/1000植病靈防治病毒病,用1/1000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蟲,其它病害防治同春萵筍。冬萵筍:除8月至9月上旬播種外,其它管理同春萵筍。“春淡”萵筍:選用尖皺葉、苦荬葉、一號園葉。采取冬延后晚熟栽培或春季早熟栽培兩種技術。早熟栽培二月上、中旬播種,用溫水浸種催芽后直播,宜用地膜覆蓋栽培、前期增溫保濕、后期降溫保濕、出苗后應及時破膜通風、間苗、定苗、注意保持膜下土壤水份。其它密植、施肥、病蟲防治技術同夏秋萵筍。以上技術適用于我省和長江流域十余省(區),在年平均溫15℃以上地區,播種期酌情推遲15-20天。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