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蘆筍可用種子播種育苗、分株繁殖育苗和組織培養育苗等。
(1)種子育苗 生產中蘆筍多用種子育苗繁殖。育苗用種少,出苗率高,繁殖系數大。
蘆筍的育苗期因栽培地區和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北方,蘆筍栽培多采取春季育苗,夏季定植。露地育苗適宜播種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即地溫上升至10攝氏度進行。如果利用大棚或陽畦等保護設施時,可提早到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播種,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時即可進行定植,當年植株就可長到1.5米高,第二年即可有收獲。
①浸種催芽。蘆筍種子的種皮厚且堅硬,外皮蠟質,吸水困難,萌芽極慢,播種前需進行浸種催芽。方法是:將種子浸泡在30攝氏度左右的溫水中3-5天,每天換水1次,并經常用手搓洗種子,以利種子吸水,待種子充分吸水膨脹后,將種子撈出,瀝干水分,放入碗或盆等容器中,用濕布蓋嚴,或裝入干凈的濕紗布袋中,放在25-30攝氏度的溫度條件下催芽。約需經過10天左右,當種子有50%左右出芽時即可播種。若暫不播種,應放在通風陰涼處,以延緩芽的伸長。
②苗畦準備。春季育苗時可采用營養缽育苗或營養土方育苗。營養缽育苗時可作1.2-1.5米寬的畦,營養袋可用薄膜或紙袋,直徑8-9厘米,高度8-10厘米,營養土可用腐熟的圈肥和肥沃的不帶菌土壤(從未種過蘆筍的地塊中取)搗細。按肥、土3:7的比例混合均勻,再加入少量壓細的復合肥。把營養土充分拌勻后,裝入營養缽中,灌足水,以待播種。一般每667平方米需15平方米的育苗畦。
③播種及管理。在準備好的育苗缽中,每缽點一粒種子,點完后覆土,土厚約1.5-2厘米,之后蓋好薄膜即可。用營養缽育苗不僅可以節省種子,育苗時間短,幼苗生長健壯,而且定植時不易傷根,定植后緩苗快,成活率高。加長了生長期,植株生長旺盛,能達到早熟、優質、豐產的目的。
露地播種時,還可用帶墑條播,在苗床內按行距20-50厘米,開3-5厘米深的溝,株距3-5厘米進行點播。播后覆土2-3厘米,適當鎮壓保墑。也可用灌水點播的方法,即在苗床內先澆足底水,待水滲下后用刀把畦面劃成10厘米×10厘米的營養土方,每塊土方中播一粒種子,播后覆土1.5-2厘米。播完后覆蓋地膜保墑,也可采用蓋草保濕的辦法。每667平方米播種量1公斤左右。
為了防止地下害蟲的為害,播種前可以在苗床上適當撒施農藥。
蘆筍是喜溫作物,播種后發芽期的溫度最好控制在25-28攝氏度,這樣一般在播種后15-20天即可出苗。出苗后要擴時撤去地膜和蓋草,白天溫度控制在20-25攝氏度,夜間溫度控制在18攝氏度以上。苗期一般不澆水,過于干旱時,可選在晴天中午噴少量20-25攝氏度的溫水,并注意及時中耕除草。利用大棚或陽畦育種苗時,出苗后要注意利用塑料薄膜進行覆蓋和通風,苗床溫度白天保持在21-24攝氏度,夜間保持在16-18攝氏度。隨著外界氣溫的逐漸升高,可逐漸地撤去覆蓋物。使其在露地條件下進行鍛煉,提高其抗逆能力。
(2)分株繁殖 蘆筍地下莖有分枝的特點,因此,多年老株可自然分出若干株。一般15年以上的老蘆筍栽培園,可以進行更新栽培。方法是:在挖除老蘆筍時,可把老株按地下莖的分枝分成若干株,剪去老化及死亡的貯藏根,把分株栽入新建園中。采用分株法繁殖時,一般都是在秋季地上部枯死時進行。由于分株根系貯藏有一定的養分,所以第二年就有收獲。
(3)組織培養育苗 利用組織培養技術育苗,取優良蘆筍植株的莖尖、腋芽、嫩枝和葉片、花粉等體細胞,在適宜的環境中離體培養,在短時間內可獲得大量的植株,實現育苗工廠化。組織培養育苗的優點是繁殖系數高,可以大量繁殖生產用苗;脫去了植株所帶的病毒,使植株生長更加健壯,更有利于提高產量;還可培育雄株、淘汰雌株,改善了產品的品質。
采用組織培養育苗時,需要建立無菌操作室、試管苗培養室、成苗培養室。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