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一、癥狀及發病規律泡桐黑痘病是真菌性病害,由泡桐痂圓孢菌浸染所致,4月中下旬可見病斑,5~6月為發病盛期,葉片、小枝上有黑痘出現,每年的7~8月發病嚴重。發病后,葉片上的病斑呈黑褐色,直徑0.5~2毫米,病斑中間破裂呈穿孔狀,常沿葉脈發生。葉柄、葉脈、嫩枝上的病斑突起呈瘡痂狀,初期病斑為淡褐色,潮濕時產生白色霉層,最后變為黑褐色,病葉卷縮,病梢枯死。
二、防治方法
1、選擇優良品種:選用楸葉泡桐、豫雜一號、山明泡桐等優良泡桐品種。育苗要避免苗床地連作或在泡桐林附近育苗。
2、加強檢疫:埋根苗穗要注意檢疫,禁止從病苗上剪取。
3、苗床處理:苗床地在播種前可每畝撒1~1.5公斤敵克松,進行土壤消毒。
4、種子處理:種子播前可用0.3%的敵克松原粉進行拌種。
5、加強苗期管理,留苗密度要適當,每畝留苗800~900株。及時澆水施肥,促進泡桐苗木整齊、健壯生長,增強抗病能力。
6、藥劑防治:苗期每15天噴施1次200倍等量式波爾多液進行預防。對發病的泡桐苗木交替噴施必菌鯊800-1000倍液、50%的退菌特800倍液或70%的托布津1000倍液,每10~15天1次,連噴3~4次,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