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一、稻黑色菌核稈腐病
水稻成株期莖基部的一種真菌病害,又稱水稻莖朽腐或小球菌核病。病原菌是半知菌亞門的小球雙曲孢和卷喙雙曲孢。有性態為子囊菌亞門的小球腔菌。病菌侵害莖基部葉鞘,形成橢圓形或紡綞形黑色斑,后擴大至整個葉鞘,莖稈上也有大塊黑斑,后期的莖基部腐爛,植株青枯,莖腔內有大量小球狀黑色顆粒狀的菌核。成熟后的菌核在病稻草或土壤中越冬,栽秧時附著在秧苗基部,以菌絲從傷口或葉鞘基部侵入寄生。病菌為弱寄生菌,喜高溫高濕,故穗期受害比前期重,稻飛虱多的田塊病害更重,常造成復合侵染。防治方法應以加強肥水管理為主,結合治蟲防病,輔以適時噴藥。
二、稻白葉枯病
水稻葉部的一種細菌病害。病原菌是原核生物界的稻黃單胞水稻致病變種。病菌從根、莖、葉部的傷口和水孔浸入,在維管束的導管中繁殖危害。苗期和分蘗期最易受害。秧苗葉片多表現葉枯癥狀。在感染品種上多出現急性凋萎癥狀,病斑青灰色水漬狀,病葉迅速卷曲凋萎,在抗病品種上產生褐色枯斑。病菌的發育適溫26℃-30℃,在病殘體上越冬,稻種亦可帶菌,經風雨傳播。氮肥過多和低洼積水田發病早而重。臺風暴雨后,病害常在感病品種上迅速擴散。防治措施:選栽抗病品種、防止稻田淹水是防病關鍵,并結合藥劑防治。
三、稻矮縮病
稻苗上的一種病毒病害,病原物是植物呼腸孤病毒組的稻矮縮病毒。病毒呈粒體球狀。傳毒介體有黑尾葉蟬、電光葉蟬和大斑黑尾葉蟬等,循回期14至20天。病害可在蟲體內增殖,并經卵傳到子代,該病毒寄生范圍廣,病株矮縮,不及正常高度的1/2,分蘗增多,葉色時暗綠,葉片僵硬,葉鞘上有黃白色與葉脈平行的繼續的條點,偶有散生的。分蘗期和苗期受害的病株矮縮,不能抽穗。抽穗后感染的,結實率和千粒重降低。病株根系發育不良,大多老朽。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防治傳毒介體昆蟲是防病的關鍵。
四、稻惡苗病
又稱白稈病,系水稻地上部的一種真菌病害。病原菌是子囊菌亞門的藤倉赤霉菌。無性態為半知菌亞門的串珠鐮孢。從秧苗期至抽穗期均可發病。病株徒長,瘦弱,黃化,通常比健株高3-10厘米,極易識別。病株基部節上常有倒生的氣生根,并有粉紅霉層。病菌發育適溫25℃左右,種子帶菌。選用無病種子或播種前用藥劑浸種是防治的關鍵措施。
五、稻紋枯病
對發病稻田,應掌握孕穗期病株率達30%-4%時施藥。藥液要噴在稻株中、下部。采用潑澆法,田里應保持3厘米-5厘米澆水層。施用井崗霉素時,最好在雨后晴天進行,或在施藥后兩小時內不下大雨時進行。畝用5%井崗霉素水劑100毫升-150毫升,或井崗霉素高濃度粉劑25克,任選一種,對水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400千克潑澆。
六、水稻螟蟲
重點要抓好2代2化螟和部分地區的2代3化螟的防治,并以水稻處于孕穗到齊穗以前的稻田為重點。畝用5%殺蟲雙大粒劑1千克-1.5千克撒施,也可畝用25%殺蟲雙水劑150毫升-200毫升,或25%殺蟲雙水劑100毫升加BT乳劑100毫升,任選一種,對水60千克-75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噴霧。
七、稻飛虱
應掌握小若蟲高峰期,每百叢蟲量達1500頭以上時施藥防治。藥時應注意先從田的四周開始,由外向內,實行圍殲。噴藥要均勻周到,注意把藥液噴在稻株中、下部。使用撲虱靈可濕性粉劑20克-25克,或25%優樂得可濕性粉劑20克-25克,或20%葉蟬散乳油150毫升,任選一種,對水75千克-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噴霧。
八、稻苞蟲
以遲中稻田為重點,掌握低齡幼蟲盛期,每百叢水稻有蟲10頭-20頭時施藥。畝用90%晶體敵百蟲75克-100克,或50%殺螟松乳油100毫升-250毫升,或BT乳劑150毫升-200毫升,任選一種,對水75千克-100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噴霧。
九、稻縱卷葉螟
重點防治主害代。在低齡幼蟲期,每百叢水稻有初卷小蟲苞15個-20個,或穗期每百叢有蟲20頭時施藥。畝用25%殺蟲雙水劑150毫升-200毫升,或50%殺螟松乳油72毫升,任選一種,對水60千克-72千克常規噴霧,或對水5千克-7.5千克低量噴霧。施藥時間以傍晚為宜。
大力推廣穗期使用粉銹寧新技術。在水稻孕穗期,每畝用1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50克-100克,對水常規噴霧或低量噴霧,可有效地防止雜交稻早衰,還可兼治稻紋枯病、稻曲病、稻粒黑粉病等多種穗期病害。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