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一畝田 閱讀數:
水稻黑條矮縮病自1998年在稻—麥種植區重發生后,近幾年該病發生一直較輕,沒引起足夠的重視。但由于去年受暖冬天氣的影響,在大小麥田、雜草上越冬的灰稻虱死亡率低,田間殘留蟲量高,再經過3月中下旬至5月上旬一個世代的繁殖后,田間數量大增,每畝空閑田灰稻虱數量在10萬只以上。目前,在早稻田已查到水稻黑條矮縮病的病株,說明我市已具備水稻黑條矮縮發生的毒源,隨著大小麥收割、寄主雜草看麥娘成熟,灰稻虱成蟲已開始遷到早稻田、單季晚稻秧田、直播田上產卵危害,同時傳播水稻黑條矮縮病毒。據浙江省植物保護檢疫局的調查,全省灰稻虱帶毒率普遍較高,局部地區已接近或超過12%的大流行指標。為此,各地要充分認識水稻黑條矮縮病危害性,當前主要做好秧田和本田前期的灰稻虱防治工作。
1、全面開展藥劑浸種、拌種。結合水稻種傳病害防治,大力推廣35%稻拌成、80%銳勁特、25%吡蟲啉等藥劑浸種、拌種,利用藥劑的內吸傳導作用控制秧苗早期灰飛虱傳毒。
2、狠治秧田一代灰稻虱成蟲。選擇持效性較好的氟蟲腈(1克裝80%銳勁特)、25%吡蟲啉(博得、先凈)等,與速效性較好的毒死蜱(48%新一佳、40%興攻)、異丙威、混滅威、敵敵畏等結合使用。移栽前2—3天用好送嫁藥,做到帶藥移栽。
3、適期防治本田前期灰稻虱。直播稻田的灰稻虱防治,于播種后7—10天(秧苗露青)用藥。移栽稻本田一般在移栽后10天左右,結合稻縱卷葉螟、二化螟的防治進行兼治,隔10天左右再治第二次,7月份后由于氣溫高,灰稻虱的數量將下降,灰稻虱的傳毒能力降低不需作專門的防治。在水稻黑條矮縮病的常發區。在治虱防病時,選用菌克毒克等病毒鈍化劑預防1-2次,可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減輕發病危害程度。要注意交替用藥,可延緩灰稻虱抗藥性產生,并注意毒死蜱、敵敵畏等農藥的安全使用。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