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農林網 閱讀數:
渭南是陜西省*的西瓜產區,近年來用基質繁育西瓜種苗已經成為產區西瓜育苗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據調查顯示,渭南各地西瓜基質育苗在操作中存在較大的差異,對生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為此,筆者結合各地的生產經驗,總結出適合渭南西瓜產區的基質標準化育苗技術,以供產區廣大瓜農和育苗從業者參考。
1品種選擇
砧木和西瓜品種以適合渭南產區不同區域和不同種植模式為原則。砧木以抗旱、耐低溫、抗鹽堿、與接穗品種親和力強為標準;西瓜品種以豐產性強、抗逆性強、抗主要病害強,品質優為標準。砧木和接穗西瓜品種種子要求外觀光滑有亮度,大小均勻,色澤一致,成熟統一,飽滿,發芽率95%以上,無蟲咬、霉變、缺刻、開口、歪曲變形等現象。西瓜種子質量標準應符合GB16715.1—1996中雜交種2級以上指標。推薦使用的砧木種子有鐵木砧、青研砧、掘金龍、超豐F1、葫蘆砧、京砧4號等;西瓜品種主要有京欣2號、鄭抗3號、早冠龍、佳農、金蜜5號、早佳(84-24)、甜王、黑寶無籽、農發6號、莎蜜佳等。
2種子處理
2.1浸種
將種子放入55℃的溫水中,不停攪拌10~15min,待水溫降至40℃時停止攪拌,自然冷卻30~32℃時繼續浸泡種子。有籽西瓜種子浸泡4~6h后洗凈種皮表面黏液;無籽西瓜種子浸泡1.5~2h后洗凈種皮表面黏液,晾到種子表面不滑時進行破殼。作砧木用的葫蘆種子常溫下浸泡48h,南瓜種子常溫下浸泡4~6h。
2.2催芽
將浸泡好的有籽西瓜種子用棉質濕布包好后放在28~30℃的溫度下催芽西瓜葉片變黃最后枯萎。將浸泡好的無籽西瓜種子用干凈的棉質濕布包好后放在33~35℃的溫度下催芽,待種芽長0.5cm時播種最好。葫蘆和南瓜種子在25~28℃催芽,種芽長0.5cm時播種。
3苗床構建
3.1苗床床址選擇
穴盤育苗苗床應選擇地勢較高、地面平坦、背風向陽、排灌方便、遮擋雨雪的田塊。主要在日光溫室、雙膜拱棚、三面有圍墻的陽畦內進行,苗床選南北方向為宜。
3.2苗床準備
播種前15~20d覆膜升溫或搭好育苗棚提高棚溫。日光溫室、陽畦育苗畦寬度1.5~1.8m,長度和棚體跨度等長,南北方向,每畦面積10~15m2;雙膜拱棚南北方向搭建,畦南北方向,依次排列,畦寬度1.2~1.5m,長度10m左右,2畦之間留人行道約0.5m。床面整平后每10~15m2使用800~1000W電熱線1卷,電熱線順著苗床的方向均勻排布,電熱線禁止交叉打結。
4基質選擇
4.1基質標準
基質規格為每袋50L,外包裝整體美觀,“三證”齊全,有配置成分表,使用說明翔實。成分以東北富養草炭原料為主,并配以一定比例的珍珠巖及蛭石,添加10余種中微量營養元素和微生物活性菌、緩效性肥料及保水劑,其pH值、EC值控制合理,親水性強、保水好,質量穩定,無草籽、雜物,肥效50d以上。每袋基質可裝穴盤8~12盤。
4.2基質處理
對攪拌基質場所用200倍的多菌靈液噴霧消毒后鋪上塑料膜,將基質倒在塑料膜上加清水攪拌均勻,調節基質含水量為50%~60%,自然放置2~3h后裝盤。
4.3基質裝盤
西瓜育苗一般采用32孔或50孔穴盤。穴盤規格540mm×280mm×55mm,顏色為黑色或深色。裝盤前用200倍的多菌靈液浸蘸所有穴盤,將均勻膨松的基質裝入穴盤,用木板刮去盤面上多余的基質,禁止裝盤時基質壓得太緊。
5播種
5.1播種時間
冬季苗齡50~55d。渭南育苗播種時間為1月25日至2月15日,即在定植前55~60d開始播種育苗。
5.2播種方法
播種時先用手指在穴孔中間摁1個小孔,挑選芽長基本一致的種子分批次播種優質高產西瓜合理施肥若干問題,種子平放入穴盤小孔的正中,每穴1粒。南瓜砧木種子的播種深度為2~3cm,葫蘆砧木種子為1.5~2cm。播種過淺易導致種子帶帽或高腳苗,播種過深則出苗遲,瓜苗質量差。播后用基質蓋好種子并抹平基質,蓋地膜保濕增溫。
5.3注意事項
靠接的西瓜品種較接砧木早播種7~8d,以使西瓜苗和砧木的莖稈粗度相近;插接的砧木較接穗品種早播種5~7d,使砧木苗莖粗度大于西瓜苗,以利于嫁接。
6嫁接及管理
6.1嫁接方法
6.1.1插接法插接法以接穗新葉剛吐出為宜。插接前1d砧木苗床澆透水,對砧木、接穗、嫁接場所、工具等噴施多菌靈600倍液進行消毒。插接時先用竹簽或刀片將砧木生長點切除,然后用與接穗下胚軸粗細相同的竹簽,在砧木切口處呈45°向下斜插深0.5~0.7cm;在接穗子葉下方0.5cm處,由葉端向根端斜削長0.4~0.6cm的楔面,拔出竹簽,將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孔中,使砧木子葉與接穗子葉呈“十”字形。嫁接好的苗子放進苗床,搭建小拱棚并及時覆上薄膜保濕增溫。
6.1.2靠接法靠接法以接穗品種第1片真葉長至2~3cm大時為宜。靠接時選用大小相近的砧木和接穗,在砧木下方1.0cm處用刀片呈45°向下斜削1刀,深至胚軸的2/3~1/2,長約0.5cm。然后在接穗子葉下方1.5cm處,向上斜削1刀,長約0.5cm,將接穗和砧木切口相互嵌合,葉片呈“十”字形,然后用專用夾夾住接口,將嫁接苗栽入穴盤內。將穴盤密排在苗床內,澆足水,扣上小拱棚保濕增溫。
6.2苗床管理
嫁接后的前2d苗床遮光密閉,空氣濕度保持在97%以上;白天溫度為25~28℃,夜間22~25℃,不通風。嫁接后3~6d在清晨和傍晚小通風排濕,逐漸降低濕度,使濕度保持在90%~95%,白天溫度為25~28℃,夜間為18~20℃,并在早晚除去覆蓋物接受散射光各30min,第4天增加到1h,以后逐漸延長光照時間。嫁接后7~10d,早晚逐漸加大通風量,延長通風時間,白天溫度25~30℃,夜間18~20℃,中午前后適當遮光;10d后按一般苗床管理方法進行管理;定植前1周白天溫度控制在20~22℃,夜溫15~18℃。遇到雪天或連陰天,每天需用日光燈補充光照6~8h。
7壯苗培育技術
7.1移挪苗盤
出苗后5~7d進行1次移盤,即將穴盤向前或向后移動20cm,防止地下生根,同時抑制地上部分旺長。溫室或陽畦棚內前后溫度、光照、濕度相差較大,每隔10~15d穴盤位置調換1次,使種苗整齊一致。苗床在定植前5~6d停止澆水。
7.2接穗斷根
靠接法苗床要澆足水,并進行放風,1~2d后接穗不萎蔫時,即可在接穗接口下1.0cm處切斷接穗根部。接穗斷根后晴天中午遮光1~2d,至接穗不萎蔫時轉入正常管理。
7.3嫁接苗除萌
嫁接苗在苗床生長期間,砧木上長出的側芽應及時摘除,以減少養分消耗,應避免損傷接穗和砧木子葉。
7.4嫁接苗煉苗
嫁接苗在定植前5~7d降溫煉苗,溫度白天控制在18~22℃,夜間保持在13~15℃。應盡量加大通風量和通風時間,降低棚內濕度,使苗子能適應定植后的環境條件。
8病蟲害防治
8.1病蟲害種類
西瓜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炭疽病等;蟲害有蛞蝓、蝸牛、紅蜘蛛、蚜蟲及小地老虎、蠐螬等。
8.2防治方法
8.2.1農業防治育苗期間盡量少澆水,加強增溫保溫措施,保持苗床較低的濕度和適宜的溫度;銷毀苗床重病株,防止蚜蟲和農事操作時傳毒。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盡量增加苗床光照時間,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8.2.2藥劑防治(1)猝倒病防治:種苗出土后,選擇晴天早上用30%的惡霉靈800倍液淋洗式噴布苗床,或用72.7%的丙酰胺霜霉威1000倍液或5%井崗霉素水劑1500倍液噴霧。(2)立枯病防治:每m2苗床用2~3L10%立枯靈水懸劑300倍液或15%的惡霉靈水劑450倍液;72.7%丙酰胺霜霉威水劑800倍液加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苗床。(3)炭疽病防治:發病初期,噴灑80%炭疽福美800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多福合劑500~600倍液;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4)蚜蟲防治:667m2用20%快殺特35~50mL、72.5%高效氯氟氰菊酯15~20mL、3%啶蟲脒15~20mL、3%年豐20mL,或20%吡蟲啉1500倍液噴霧。熏蒸法:667m2用1.5%虱蚜克煙劑300g或80%敵敵畏150~200g熏蒸。要注意合理混用、輪換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機制或具有負交互抗性的藥劑,克服或推遲病、蟲抗藥性的產生。
9西瓜嫁接苗出圃
9.1壯苗標準
西瓜嫁接苗根系發達,根呈乳白色,根系順直,大于10cm以上的總根數不少于7~10條;莖稈粗壯,長度7~10cm,深綠色,無裂紋蟲害現象;子葉完好鮮綠,真葉4片,肥厚平展,無病害蟲害;心葉鮮綠,無發黃、扭曲、水浸等癥狀。
9.2苗木裝運
起苗前1d可適量澆水,起苗時可連同基質一同取出,去掉不合格的種苗,按苗子的大小進行分級擺放。出棚應選擇晴好天氣或用覆蓋物遮蓋,防止冷害或凍害發生,并采用專用穴盤運輸箱裝箱運輸。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