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農村報 閱讀數:
玉米絲黑穗病俗稱烏米或啞玉米,在我國北方春玉米區發病較重。感病幼苗,在第四葉和第五葉上沿中脈出現圓形或長方形的褪綠斑點,直徑1~2毫米。成株期在雌穗和雄穗顯現典型癥狀,感病雄穗花序變黑、花器變形,穎片變長呈葉片狀,后期菌癭破裂散落黑粉;感病雌穗比健穗短,下部膨大頂部較尖,后期整個雌穗變為一團黑褐色粉末,中間夾雜黑色絲狀物。有時苞葉變狹小,簇生畸形。絲黑穗病菌是由厚垣孢子侵染引發,屬系統性侵染的土傳病害,但亦可通過種子傳播。土壤、糞肥或種子上越冬的厚垣孢子是翌年初侵染源。北方自然條件下,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2~3年。厚垣孢子萌發后,在玉米幼苗期侵入,逐漸到達生長點。隨玉米植株生長發育,進入花芽和穗部,并最終顯癥造成危害。該病易在冷涼地區發病,玉米連作時間長、土壤干旱、溫度低、玉米出苗緩慢均有利于該病的發生。
玉米絲黑穗病是絕產型病害,發病率等于損失率,因此,在玉米區要特別重視該病害的防控工作。防控措施主要包括:1、選用抗病品種;2、適期搶墑播種,防止出苗緩慢;3、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防治肥料帶菌;4、做好種子包衣,藥劑可選用2%戊唑醇可濕性粉劑,或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劑量為種子重量0.4%~0.6%;5、在發病早期及時拔除病株,顯癥后在菌癭破裂前,徹底清除病株并深埋或燒毀,防止越冬孢子散落增加來年的病原基數。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