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后備母豬選留及飼養管理
選留后備母豬的目標:降低母豬繁殖疾病等引起的淘汰;增加產活仔數;增強母性(泌乳性能、仔豬成活率、斷奶仔豬有較好的體重)。
選留后備母豬的要求:符合品種特征;雌性性狀突出并正常;有6對~7對正常且分布均勻的乳頭;四肢強健;性情溫順。
懷孕母豬的飼養管理
懷孕前期飼養(配種后頭30天)管理目標:調節母豬膘情,保護胚胎著床和成活率。
飼料管理要求:配種后30天,要嚴格控制母豬膘情,保護胚胎著床,過肥的限料,過瘦的補料,正常情況,飼喂2.0公斤~2.2公斤/天的懷孕料。同時做好保胎工作。
懷孕中期(30天~80天),只要根據母豬的膘情體況,逐步增加飼喂量,并保證充足清潔的飲水。
懷孕后期(84天~114天)飼養管理目標:使母豬本身有一定的營養蓄積,促進泌乳器官的發育;增加仔豬體內的營養蓄積,提高母豬初生重,最好能達到1.5公斤/頭。
飼養管理要求:最好采用單欄飼養,喂料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母豬在懷孕期間背膘厚度的增加要控制在2厘米~4厘米,這樣會使哺乳期背膘厚的損失降到最低,且采食量也會增加;盡可能減少應激,以防止早產及胎兒死亡。
整個懷孕期飼養管理要點
妊娠前期,“兩低”坐胎多,即低溫度(涼爽),低營養(喂粗飼料)。豬舍要安靜,不可突然驚動。注意冬季保暖,圈舍溫度控制在14℃~20℃;夏季要搭遮陽網,防止母豬中暑。進行母豬體內外寄生蟲的驅蟲工作,不能讓其帶進產房傳給仔豬。根據母豬分娩期的早晚、體況進行調欄,及時發現未孕的母豬,隨時返回配種舍,配種后重新編組。若采取相應措施仍不能受孕要立即淘汰。
分娩母豬的飼養
管理目標:使仔豬獲得充分的初乳,從而獲得較高的母源抗體,增強仔豬抵抗力,減少仔豬腹瀉的發生,防止乳豬凍傷或壓死,提高仔豬成活率,保證母豬良好的狀態和采食量的恢復。
飼養管理:對懷孕100天左右的母豬進行體內驅蟲,產前20天~30天的母豬,應接種大腸桿菌等疫苗。在產前3天~7天調入產房時,先給母豬洗澡、消毒后再進產房,分娩前4天開始減少飼喂量,每頭飼喂量從2.5公斤/天逐步減少到0.5公斤/天,以防妊娠延長及子宮炎、乳房炎、無乳綜合癥的發生,并可將死胎數減少到最低。若產前母豬處于高燒、便秘、拉稀等病態,則須盡快消除。若母豬產后處于病態,則將影響初乳的質量和數量,造成仔豬下痢,甚至造成仔豬全窩死亡。產房環境的要求:冬暖夏涼,舍溫適宜在17℃~25℃。
哺乳期母豬的飼養
管理目標:提高母豬泌乳量和乳汁質量,提高仔豬斷奶重,提高仔豬成活率。
飼養管理:盡可能把產房的溫度控制在15℃~20℃,同時對哺乳仔豬作小范圍的保溫工作(1日齡~3日齡為30℃~32℃,4日齡~7日齡為28℃~30℃)。當天產仔的母豬,可停喂或少喂料,但應及時給母豬飲水,后3天~4天內不讓母豬吃飽,5天后逐漸加料,第一天,0.5公斤/日,4天~6天,2公斤/日,7天后,4公斤~5公斤/日,日喂3餐,斷奶當天停喂,斷奶前3天要逐漸減料。分娩后2天~3天內必須細致觀察仔豬的發育狀態,如發現仔豬瘦弱,證明乳汁不足,可在產前1個月添加益母王以增加母豬泌乳能力,當仔豬28日齡達6公斤~7公斤可斷奶,35日齡可遷往保育舍。
空懷母豬的飼養管理
主要任務:提高仔豬成活率和減少母豬子宮炎的發生。母豬斷奶當天,停止或少喂飼料,然后在一周時間內逐漸增加到3公斤~4公斤哺乳料至發情,以補充體況恢復的需要。配種后根據體況,喂2公斤/日懷孕料,防止早期過肥。注意觀察發情,大多數母豬離奶后3天~7天發情,因此,離奶后3天開始查情或將公豬趕至母豬附近以刺激或檢查發情。離奶10天后仍不發情母豬的管理:群養并用公豬刺激發情,每天早晚各1次,連續2天~3天,而且要適當加強運動。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