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綿陽新聞網 閱讀數:
仲春時節,萬物崢嶸。在風和日麗的四月天,記者前往鹽亭縣石牛廟鄉采訪,沿著一條條新修的水泥路前行,便看見道路兩旁一株株蔥郁茂密的核桃樹,隨即映入眼簾的是清洌可鑒的群英水庫,與不遠處的涼亭遙相呼應,看上去像是一幅美麗的鄉村畫卷。
去年以來,鹽亭縣石牛廟鄉在市、縣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扎實開展“以中國夢統領跨越發展,建設生態經濟強鄉”的主題教育學習活動,帶領和團結全鄉人民群眾,立足“基礎強鄉、環境美鄉、產業富鄉、和諧興鄉”發展戰略,緊扣以人為本、加快發展主題,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改善、產業結構調整、民生工程實施等重點工作,著力發展種植核桃、高粱和林下養殖業等特色優勢產業,推進富民強鄉進程,為全鄉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通過全鄉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實現了全鄉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的新局面。
基礎強鄉
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鹽亭縣石牛廟鄉位于劍(閣)、南(部)、鹽(亭)、梓(潼)四縣交界處。去年,在省公路局、市武引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下,投入資金720余萬元,硬化了該鄉場鎮至南部丘埡、桐坪12公里縣道路,徹底打通了與梓潼縣域主干道的交通瓶頸,解決了兩縣三鄉村民出行難問題,也使得鄉鎮商貿更流通,農產品運輸更加方便快捷。
該鄉黨委政府積極發動場鎮居民,多方籌措資金80余萬元,綠化、亮化、硬化了鄉場鎮,并投入資金20余萬元,添置場鎮垃圾箱、疏通下水管網、建修公廁等,進一步完善了場鎮功能設施,改善了場鎮居民的生活環境,得到了全鄉村民的認可和贊揚。
去年,在鹽亭縣國土局的大力支持下,通過開展“金土地整理項目”,設計硬化全鄉14個村(居)近90公里的村社道路,現已實施4個村,硬化道路28公里,其余村已完成規劃設計,即將啟動實施。同時,對鄉村道路進行了維修,清除道路兩旁雜草、雜物及塌方,理順背溝、暢通水系等,并且積極爭取上級資金113.5萬元,群眾集資自籌70多萬元,硬化村社水泥道路18公里,建修公路橋一座。全鄉加強了對現有水利設施的管理和使用,整治掏淤山坪塘17座,清理渠道12公里,新開挖水渠1.5公里,新建修蓄水池6口、山坪塘2口,精修山坪塘9口,硬化排水溝及農渠3公里多,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堅強后盾。
在強化群眾文化廣播電視工作方面,該鄉成立了紅軍文化研究小組,收集整理了紅軍史實資料近十萬字,落實了紅軍紀念碑遷址、紅軍紀念館、紅色文化廣場建設的立項、規劃。組織開展大型群眾文化活動3次,并參加縣“建豐杯”運動會和縣首屆群眾文化藝術節,綜藝節目《紅軍來了》被評為優秀獎,報送黨務、政務信息并被采用各達30余篇。同時,實現廣播村村響工程,通響率達100%,并開放無線網絡傳輸電視信號,安裝發放電視機頂盒達710個。
今年,該鄉強力推進鄉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400多萬元,力爭完成三鳳、紅陵等9個村的土地整理項目,建設鄉村道路22公里;立項投資近800萬元,完成石牛廟場鎮至水灌場鎮10公里石中路段硬化建設。
環境美鄉
傾力建設村民宜居家園
鹽亭縣石牛廟鄉在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方面狠抓落實,制發了環境治理實施意見、目標責任書、通告、公示欄、“門前三包”責任書、居民公約、檢查評比辦法和環境整治“五亂”、“七進”活動等文件資料,注重加強平時治理和保潔,組織干部群眾開展清除衛生死角等專項集中整治活動,積極響應縣政府治理彌江河流域工作,取締全鄉九座小(二)型水庫肥水養魚,提升水質,確保不直接向彌江河下游流域排放垃圾,保障周圍村民用水安全。
據了解,通過鹽亭縣能源辦的支持,該鄉新建了不少沼氣池,廢物利用的同時也減少了環境污染,是環境治理中的一項有效措施。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該鄉場鎮上井然有序,并且劃分專門的區域供流動商販經營,每家農戶庭院門前都干凈整潔。該鄉以創建“環境示范優美鄉鎮”為契機,多措并舉優化環境,栽了大量的綠化樹,增添場鎮綠化面積。同時,各個村社都投入必要資金改善硬件設施,廣大農戶也積極清除自家門前屋后衛生死角,并要求做到“四清”,清污水、清雜物、清垃圾、清污泥,加大力度整治亂堆亂放、亂搭亂建、亂扔垃圾、亂掛衣物等“五亂現象”,評選出場鎮衛生文明戶382戶、農村文明戶3960戶。
為建設村民宜居家園,該鄉不斷優化環境,今年投資870余萬元,建設紅陵村居民點,同時進行場鎮沿街營業房廣告牌匾治理,規劃建設場鎮污水處理廠,實現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使鄉域環境質量狀況再上新臺階。以前,在鄉鎮公路邊有一處垃圾場,臭氣熏天、污水橫流,不僅影響鄉鎮環境,也導致居住在附近的農戶怨聲載道,于是,該鄉黨委政府立即商議對策,投入資金12萬余元,征用坡地,在該鄉新田村新建了場鎮垃圾處理填埋場,規范垃圾處理,減少環境污染,此舉受到廣大村民稱贊。
在采訪途中,記者發現道路兩旁的巖石上不時有書寫“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改進干部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提升服務水平”等標語。在鄉黨委政府辦公樓里還有兩面“廉政墻”,每個辦公室門前都貼有“廉者常樂無窮,貪者常憂不足”、“莫思貪欲亂法紀,常想廉潔增業績”等警示語。據悉,在傾力優化鄉鎮環境的同時,結合推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效開展,該鄉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給每位黨員、干部印發宣傳資料680多份,做到全鄉黨員人手一份。同時制作大幅宣傳標語100余幅、宣傳欄15個,各支部、小組書寫巖標、墻標200余條,鄉村召開廣播大會50余場/次,出動流動宣傳車10余輛/次,并將縣群教辦60問制作成錄音拷貝給各村(社區),堅持每天在村(社區)廣播上進行播放宣傳,加大對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宣傳力度,做到了全鄉群眾家喻戶曉,人人皆知。
產業富鄉
調整產業結構助農增收
根據鄉鎮自身特點,該鄉在鞏固原有產業的基礎上,提出了“遠抓核桃,近抓高粱,產業富鄉”戰略思路,不斷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助農增收。
去年,石牛廟鄉黨委政府著力發展特色農業,讓農民在高粱訂單農業上嘗到了甜頭,增加了收入。經過市場分析,該鄉黨委政府多次到貴州茅臺酒廠及茅臺鎮實地考察調研,采取把傳統農業與訂單農業相結合的方式,把握市場動向,利用鄉村土地資源、氣候環境、人民意愿等多方面優勢,與貴州茅臺鎮酒廠簽訂醬香型白酒專用原料紅纓子高粱購銷合同,實施“訂單農業”,以“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大力引導全鄉農民種植“紅纓子”高粱。在高粱種植與收購期間,該鄉黨委政府干部多次深入高粱主產區,走進田間地頭,走近農民家中了解情況,通過到各村實地調研,幫助農民科學決策。通過精心種植,科學管理,2013年,全鄉種植5000余畝高粱,產量達到1200噸,全鄉農民人均收入在傳統農業基礎上增加400多元。
據悉,今年該鄉進一步加大發展訂單農業力度,目前高粱專業合作社已與貴州茅臺鎮正明酒業有限公司合作,簽訂產品購銷合同,種植“紅纓子”高粱10000畝。
加快核桃產業建設,構建鹽亭北部一線四片核桃走廊,打造以燈塔村、文通社區犁頭埡為中心的500畝核桃核心示范片,做好全鄉10個村退耕還林核桃嫁接改良,去年已改良1100畝。同時樹立優質核桃品牌,打造好“文通”牌核桃商標,成立了文通核桃協會,并在成都建立了銷售網點。2013年,全鄉核桃總產近300噸,農民收益達700萬元,人均產值450元。
同時,為大力發展小家禽、家畜林下養殖產業,以全鄉養羊大戶為依托,推動山羊生產,引導務工者回鄉創業,成立養羊協會,推廣“借羊還羊”模式,讓村民“零成本投入”就能賺錢,帶動全鄉村民養羊,使全鄉的山羊養殖業得到恢復性增長。燈塔村的蒙紹官是養羊協會的會長,也是養羊大戶,他養羊15年了,現在圈養了108只羊。他介紹,目前大多數村民都采用的是高床舍式秸稈飼養,平常主要給羊喂秸稈和玉米,每天都會抽出一段時間放羊,促進山羊的消化吸收。目前,養羊協會已經借給村民400多只羊飼養。
據悉,去年山羊出欄達到2.3萬只,養殖100只以上的12戶,50只以上的21戶。同時,不斷強化生豬生態養殖示范片建設,發展生豬生態養殖示范戶8戶,新增大戶10戶,全年出欄生豬21300頭,全鄉實現產值1950萬元。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較上年增加1759元,達9096元。
今年,該鄉著力做大做強優勢支柱產業,發展特色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圍繞新農村建設,大力加強為農服務功能和新技術推廣功能,重點抓好生態特色農業建設,尤其是鹽亭縣北部山區優質核桃產業基地建設,今年新育新栽核桃5000畝,力爭全鄉達到4萬畝。同時對現有3.5萬畝核桃,進行投資改良,提高品質,增強群眾增收的后勁,在充分考察市場前景的前提下,繼續擴大紅纓子高粱種植,繼續抓好山羊、肉牛、生豬及小家禽家畜的養殖,助農增收。
和諧興鄉
多措解難題為民辦實事
石牛廟鄉黨委政府創新群眾工作理念,轉變工作方式,對鄉干部嚴格實行駐村工作“捆綁考核制”、上班簽到制、首問責任制、按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等,要求鄉村干部廉潔自律,勤政為民,能坐得住、沉得下、接地氣,真正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
石牛廟鄉曾有一支近20人的專業上訪隊伍,自詡為“文化人”,以長期上訪為手段達到個人非法營利目的。鄉黨委采取有效措施,首先黨委成員包片,鄉、村干部包戶到人,實行“一對一”定點幫扶,了解其心聲和訴求,耐心細致地講政策法律,積極采取措施,幫扶解決難題。隨后,成立石牛廟鄉“紅軍文化研究會”,將這些“上訪戶”吸收為成員,并提供筆墨紙硯,讓他們轉換思維,充分發揮其正面作用,積極釋放社會正能量,使他們感受到了社會存在的價值,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如今,“紅軍文化研究會”已發展平均年齡為60歲左右的會員30余人。
近兩年來,為徹底扭轉石牛廟鄉極個別人長期無理上訪的不良風氣,該鄉黨委政府正面面對矛盾,妥善處理群眾合理訴求,累計化解歷史遺留問題20多件,極大改善了黨委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全鄉目前風清氣正、政通人和,社會大局平穩,去年榮獲全縣“信訪穩定先進集體”稱號。
村民曾某的丈夫于2012年在劍閣某工地上因工死亡,但法院判決后,對方一直沒有將其丈夫的死亡賠償金支付到位,不久后她又得了尿毒癥,家里更加清貧,致使她成了“上訪戶”。該鄉黨委政府了解其情況后,立即與涪城法院取得聯系,幾經催促對方后,曾某最終拿到了20多萬元的死亡賠償金,同時,該鄉黨員干部在全鄉發起愛心募捐活動,為其募捐25000元善款,并為其申請到該縣“特殊疑難信訪專項資金”2萬元,令曾某感動不已。
圍繞民生、民愿、民情問題,該鄉黨委結合“走基層”、“三同四百”、“掛包幫”等活動,扎實開展“八走進、十必去”活動,由鄉領導班子成員帶隊,分層面組織黨員干部走進村(社區)支部、企業、學校、醫院、專合組織等,做到困難群眾家中必去、幫扶對象家中必去、受災群眾家中必去、空巢老人家中必去、孤兒家中必去、老信訪戶家中必去、離任村(社區)干部家中必去、退休退職老干部家中必去、種養大戶家中必去、傷殘軍人家中必去,廣泛調查研究,充分了解鄉情、村情、社情民意。目前,已走訪了14個村(社區),780戶,個別訪談黨員干部260人、服務困難群眾458人,解決群眾切身利益問題113個。
在確保惠民政策全面落實方面,去年全鄉參加農村小額人身保險5991人;失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42人;全鄉五保戶、低保戶、優撫對象全面進入合作醫療政府資助對象名冊;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6人,散居供養32人,做到五保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同時,積極開展幫扶解困工作,制定幫扶實施意見和目標考核,全年實現幫扶418戶999人。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