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農藥第一網 閱讀數:
稻黑蝽屬半翅目,蝽科,分布在河北南部,山東和江蘇北部長江及南各省區。
寄主:主害水稻,也害小麥,粟,玉為,甘蔗,豆類,馬鈴薯,柑桔等。
為害特點:成、若蟲刺吸稻莖、葉和穗部汁液,受害處產生黃斑,嚴重的分蘗和發育受抑,造成全株枯死。近幾年隨農田生態環境變化,作物布局的改變,該蟲為害逐年加重。 生活習性:江蘇、浙江年生1代,江西2代,廣東2—3代。以成蟲及少數高齡若蟲在石塊下、土縫內5-10cm處或雜草根際、稻樁間、樹皮縫等處越冬。翌年初夏出蟄,群集在水稻上為害。成、若蟲喜在晴朗的白天潛伏在稻叢基部近水面處,傍晚或陰天上到葉片或穗部吸食,把卵聚產在稻株距水面6—9cm處的葉鞘上,卵塊多由14粒,排成2行。每雌產卵75粒。生長旺盛、葉色濃綠的早播田,丘陵、山區壟田發生較重。天敵主要有稻蝽黑卵蜂、白僵菌、蜘蛛、青蛙等。
防治方法:
1,利用成蟲把卵產在近水面稻莖上和卵在水中浸孢24小時即不能孵化的特點,在產卵期先適當排水,降低產卵位置,然后灌水至10—13cm,浸孢24小時,隔3—4天再排灌1次,連續進行4—5次可殺死大量卵塊。
2,農業防治,在低齡若蟲期噴灑2.5%保得乳油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1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15天后再防1次。如用10%吡蟲琳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見效雖然較慢,但持效期長達25—30天。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