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6/21 10:08:00 來源:新牧網 閱讀數:
不建養豬場也能養豬,中糧集團正將這一理念變成現實。
中糧集團旗下中糧肉食與中糧信托展開信托合作,在中糧生豬養殖基地江蘇東臺試點發行生豬養殖信托產品,該信托主要是針對規模化生豬養殖的金融投資產品。
據這份信托計劃書顯示,外部投資者投入的信托資金通過中糧信托認購中糧肉食東臺養殖基地的20公斤左右的仔豬,中糧信托委托中糧肉食作為投資管理人代為管理、監護養殖場所養殖的仔豬,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費用由信托資金承擔。
該信托到期后,出欄生豬(100公斤左右)按市場價格銷售,變現后收回的資金作為信托收益。作為投資者不用介入養豬場的管理,也能享受到養殖最后收益。
據了解,作為首個生豬養殖信托試點,該信托募集了1500萬元。
6月20日,中糧信托公司人士告訴記者,“該信托已經結束了,收益已經分配給投資者,投資收益率在6%”。他表示,中糧信托還會繼續發行生豬養殖信托。
發行該信托,中糧集團的目的是借此把人力、物力、財力集中于產業鏈的核心節點環節,如種豬、母豬繁育,而將其他次要環節,如幼豬保育、育肥、成品豬出欄,通過社會資源和金融手段來彌補,但同時不失去對次要環節的控制力。
中糧方面稱,中糧生豬養殖這種合作模式可進一步延伸為由農戶或私人養殖企業修建豬舍養豬,信托提供購買和養殖生豬所需的資金,中糧肉食輸出管理和技術的“公司+基地+農戶+金融”模式。
中糧集團開啟的這一養豬模式或將為其他企業借鑒。由于生豬養殖集飼料加工、畜禽養殖、屠宰、深加工、冷鏈配送上下游鏈條,尤其是育肥和成品豬出欄環節需要大量的資產投資,比如豬舍、飼料、環保設施等。通過這一模式籌集資金或為大的養殖企業和養殖戶拓寬資金渠道。
中糧集團董事長寧高寧此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中糧目前養豬量達到120萬,“明后年養豬規模將達到300-400萬頭”,中糧集團“進入中國養殖產業希望最后形成整合的力量”。
寧高寧表示,國內的特點就是沒有大的養豬企業,沒有形成產業鏈,大家都是在做一個最后端的加工,飼養是分散的,養殖業是分散的,分散到50頭以上就算一個有規模的養豬場。“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目前的整個產業從豬的質量到效率,飼料和肉轉化的比例、豬的成活率以及飼養時間,這些指標都比較落后。在中國,豬的養殖過程肯定要經過產業化的整合才能最終形成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