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2/12/5 14:16:00 來源:商業價值 閱讀數:
早晨7點起床,吃早餐,8點到山地間散步,9點就可以在山地間覓食天然草果補充水分,12點就可以吃午餐了,14點繼續覓食天然草果,18點吃晚餐,玩了一天,19點可以集體沐浴,20點便可以進入到夢鄉。
這不是故事中閑云野鶴般的田園生活,而是位于河南三門峽市雛鷹農牧的生態養豬基地。在這里,完全改變了肉豬圈養的養殖傳統,給予豬足夠的生活和娛樂空間。這一點與英國養豬委員會(British Pig Executive)的做法有點異曲同工,該委員會甚至撥款10萬英鎊,改善豬的外部生活環境,其中部分資金購買了可以讓它們更快樂的玩具。
在各行業高舉資本利器進入到養豬行業的背景下,進行差異化的競爭成為了必然的選擇,而生態養殖無疑是最受歡迎的。其中,“網易”豬肉的表現尤為突出,正邦也打算投資35億元人民幣挺進生態豬的養殖,規模高達600萬頭;德美化工也計劃投入5.76億元,建設年產36萬頭生態豬以及中糧、武鋼等都相繼進入到養豬行業。
但這些項目與雛鷹農牧相比,頗顯“有點小氣”。在生態養殖方面雛鷹農牧自2011年連續推出了大手筆的投資計劃,其中河南三門峽、河南衛輝市項目分別達到40億、20億元,襄城和西藏香豬項目規模略小但也分別達到4.5億元、3億元。
盡管這份近70億元的投資遭遇到一些爭議,“這是雛鷹對當前養豬業的形勢經過詳細分析,慎重考慮做出的企業發展戰略。”雛鷹農牧董事、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吳易得在接受《商業價值》采訪時表示,“這一切都仰仗以‘雛鷹模式’為核心的競爭力。”
雛鷹模式
作為雛鷹多年快速發展的核心,“雛鷹模式”不同于傳統的“公司+農戶”模式,也有別于“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更區別于工廠化養殖模式,而是借鑒了各種模式的優勢加以組合和創新,從而克服了其他模式的缺陷。
具體來說,雛鷹模式的核心包括了生產方面和操作實施方面。
在生產方面,雛鷹采取了“分階段、流程化養殖”和“分散養殖、統一管理”的操作方法。所謂的“分階段、流程化養殖”是指雛鷹將種豬的養殖分為“配種——妊娠——分娩——保育——育成”5個階段并配備不同豬舍。不同階段豬舍配備相應的專業設施,功能明確;同時,不同階段豬舍與不同農戶進行合作,在每一階段培養專業合作農戶。這很類似于工業流水線作業,每個農戶在一個階段養殖并且成為這個階段的“專家”,而不是傳統的一個農戶負責豬的一生。這樣做的結果既有利于防疫工作,杜絕不同階段和批次的生豬產生交叉感染,又將工業生產的思維移植到農業中,便于專業化分工,從而降低了生產成本,達到精細化管理,提高了生豬的質量。
而所謂“分散養殖”則具有兩方面含義,即單個養殖場之間保持合理距離,大養殖場內部采取綠化隔離帶的方式分割為各個小的養殖場;同時,對各養殖場施行“封閉管理”,技術員和合作農戶與生豬“同進同出”,直到生豬轉欄移交,才可以離開養殖區。這從根本上解決了規模企業的防疫風險問題,保證了公司規模在持續擴張的同時,疫情風險未同比例累加,仍控制在較低水平。
至于“統一管理”是指雛鷹通過統一管理的方式實現規模經營,實行統一采購、統一供料、統一供種、統一防疫、統一流程、統一銷售“六統一”服務措施,保障了公司的產品質量,杜絕抗生素濫用和“瘦肉精”等有害飼料的使用。
在生產操作實施方面,也包含了兩個方面的內容,即“與農戶在養殖過程中的合作”和“與農戶在建設養殖場方面的合作”。